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科普
 
我國科學家率先繪製出穀子基因組單倍型物理圖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25日 09時44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 董峻)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8家單位聯合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穀子單倍體型圖譜的構建和47個主要農藝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相關成果于6月24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標誌著我國在穀子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項目負責人、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刁現民研究員24日介紹,穀子是起源於我國的古老作物,又稱為粟,脫殼後為小米,在我國北方有超過萬年的栽培史。穀子具有突出的抗旱、耐瘠薄和高光效特性,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旱生禾穀類模式作物。我國的穀子資源佔世界存量的80%以上,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可靠、高效的分子標記信息,科研人員對這些遺傳資源的群體結構仍然缺乏了解,進而限制了對穀子基因資源的高效發掘和深度利用。

    該項目通過對國內外916份穀子品種進行全基因組低倍重測序和序列分析,構建出一張精細的穀子單倍體型圖譜,並對一份穀子品種和一份近緣野生種開展了深度基因組序列組裝,構建了200萬個以上高密度分子標誌單倍型圖譜,並系統鑒定出512個與株型、産量、花期、抗病性等47個農藝性狀緊密相關的遺傳座位,還鑒定發掘了36個穀子新品種培育過程中受到選擇的特異基因位點。

    刁現民表示,這些成果為穀子的遺傳改良及基因發掘研究提供了海量的基礎數據信息,將促進穀子發展成為旱生禾本科和高光效作物光合作用研究的模式作物,也將對未來禾穀類作物的品種改良、能源作物的遺傳解析産生深遠影響。

 
 
 相關鏈結
· 科技改變生活:新技術如何打造美麗新“視界”?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71個新抗菌肽家族
· 科學生活:手機信號發射塔會致癌嗎?
· 科技與生活:電廠餘熱如何“變身”居民暖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