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一個由悲到樂的民間節日,體現著重要的人文價值。”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郗志群説。
郗志群認為,清明節是一個特色鮮明的節日,可以用“悲歡離合”這個詞來概括。清明節的“悲”是由“離”而生,緣于對祖先的追思、亡故親人的懷念、英烈的緬懷。清明節的“歡”則因為“合”,既源於祭掃活動中濃厚的親情,又可以從踏青、盪鞦千、蹴鞠、打馬球等傳統習俗中獲得。
郗志群認為,清明節的人文價值主要體現在4方面:
清明節體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清明節是節氣和節日合二為一,包含了祭祖掃墓、踏青遊玩等人文內容,呈現出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
清明節體現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在傳統大家庭生活模式已經逐步解體的當代社會,家族成員團聚的機會越來越少。清明祭掃活動既能體現對家庭的尊崇,又能表達對祖先的感恩,還顯現了對血脈親情的認同。
清明節培養人們面對生死達觀的心態。對生的渴求,對死的恐懼,是人之常情。清明節從悲到樂的節日過程,是人們在追思先人、感恩父母、增進親情、享受生活的同時,啟迪人們更達觀地對待生死,舒緩面對生死的緊張心理。
清明節具有對後代珍惜生命、承擔家庭及社會責任的教育功能。清明節帶子女掃墓祭祖是一種無形的情感培育,使其對人生意義、社會責任及使命的認識更明確,並能勇於承擔,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