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2009清明節專題>> 出行提示
 
廣州清明拜祭人數將超400萬 選乘公交錯峰拜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01日   來源:廣州日報

    去年廣州市拜祭人數達413.58萬人次,是歷年之最,今年人數將略有上升。

    今年拜祭高峰日是4月4日、5日、6日以及隨後的4個雙休日(4月11日、12日、18日、19日),共7日。人潮最高峰時段預計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之間。

    市民應儘量選擇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避免自駕車前往。

    天河客運站B出口離銀河公墓方向最近,乘客認準方向,可快速通行。

    相關乘車信息,市民可自行登錄網站查詢。

    31日下午,廣州市民政局召開2009年清明新聞通報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廣州市的拜祭人數估計超過去年的413.58萬人次,拜祭高峰日是4月4日、5日、6日以及隨後的4個雙休日。民政局呼籲,市民應該錯峰拜祭,儘量乘坐公交、地鐵等方式,避免造成更大的擁堵。市民可以從時間、地點、交通、規定等方面多花用心,讓拜祭進行得更為順利、順心。

    市民應儘量避開高峰時段

    去年清明節首次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後,清明期間廣州市拜祭人數達413.58萬人次,車輛達45.42萬輛,是歷年之最。估計今年的拜祭人數和出行車輛比去年略有上升。今年清明拜祭高峰日是4月4日、5日、6日以及隨後的4個雙休日(4月11日、12日、18日、19日),共7日。

    人潮最高峰時段預計在這7天的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之間,屆時,前往拜祭的群眾會比較集中,通往廣州市各拜祭場所的路段也會比較擁擠,廣大市民應儘量避開拜祭高峰期,合理安排拜祭時間,進行錯峰拜祭。

    乘坐公交地鐵更省心

    今年市銀河園附近可提供停車位約1000個,其中,市銀河革命公墓約500個、市殯葬服務中心約300個臨時停車位、市火葬場東北側的天平貨運配載交易市場內約200個,但仍無法滿足高峰期內市民停車需求。預計在最繁忙的7天假期期間,每天會有超過20萬的群眾前往銀河園地區拜祭,停車位相當緊張。因此,建議市民儘量選擇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避免自駕車前往。

    屆時,地鐵公司將增加運行班次。目前,地鐵3號線已開通了天河客運站,市民可乘地鐵在“天河客運站”出站後,步行或轉乘公共交通工具接駁到市火葬場或市銀河公墓。據天河客運站值班站長提醒乘客,天河客運站B出口離銀河公墓方向最近,乘客認準方向,可快速通行。廣大市民還可乘坐公交車輛或我市各大墓園提供的接送車輛前往拜祭場所。相關乘車信息,市民政局已在“廣州市民政局公眾網”、“廣州市殯葬管理信息公眾網”公佈,市民可自行登錄網站查詢。

    換領新骨灰卡需備齊證件

    為提高骨灰寄存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從去年9月份開始,市火葬場引入新的骨灰管理系統。為配合新業務系統,火葬場已完成了大約11多萬張骨灰寄存證的更換,墓園也對骨灰寄存實行了條形碼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市民可以在拜祭期間更換新版骨灰寄存證。

    對此,市民政局提醒還沒有換卡的市民,換證所需證件為:舊骨灰寄存證及該骨灰寄存證上所列的委辦人的二代身份證。進、出骨灰樓均需到工作臺讀取寄存證信息。如果因證件不全,導致沒法辦理新卡,工作人員有權力拒絕市民進入取出骨灰盒。民政局表示,每一棟骨灰樓下方,都設有換卡處,每張卡的更換時間僅為1至2分鐘。

    關於夫妻骨灰合放業務的問題。由於合放業務將在清明後持續下去,希望市民在清明掃墓時無須集中辦理,可待清明節後閒時再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等候。

    另外,拜祭期間,市民對各殯葬服務單位的違規行為,可致電廣州市殯葬管理監督熱線:83566453,進行舉報。

    公墓內禁放煙花爆竹

    廣州市公安局提請公眾,為確保清明節期間群眾掃墓活動的安全順利進行,市民群眾要遵守相關安全注意事項,不要在公墓內燃放煙花爆竹。 (陳翔、陳立雄)

    將實行臨時交通管制

    31日,記者從交警部門獲悉,今年清明節是公共節日,預計清明節前後,廣州市將有大批市民前往銀河公墓、中華永久墓園、祥景陵園以及麓湖、沙河、三元里、大田山等地掃墓。廣州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決定在2009年4月4日、5日、6日、11日、12日、18日、19日,每天8時至17時對市區周邊路段採取以下臨時交通管制措施:

    一、禁止貨運汽車進入燕嶺路(興華路口至華南快速幹線廣汕出入口)。

    二、載客前往銀河公墓的出租小汽車須在省武警醫院門口以西150米處下客後,往東在北環高速公路廣汕收費站入口東面匝道調頭駛出該路段。

    三、途經銀河公墓路段的車輛請按現場臨時交通標誌指引,提前繞道行駛。

    四、由於銀河公墓路段周邊可提供的停車場地有限,請廣大市民積極配合交通管理工作,儘量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王鶴、交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