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服務信息>> 生活
 
養老金調至工資8% 單位繳費將不再劃入個人賬號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勞動者的“安全網”。“十五”期間我國勞動保障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十一五”時期勞動保障工作確定了怎樣的目標,又有哪些有益於百姓的新舉措、新政策出臺。日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就“十一五”期間我國勞動保障政策有關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十一五”期間失業率控制在5%內 

    “下一個5年,我國城鎮將有4500萬人走上工作崗位,登記失業率將控制在5%以內。”田成平説。 

    當記者問到將如何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時,田成平表示,將實施發展經濟與促進就業並舉的就業發展戰略,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實現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同時,完善並實施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基於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重點做好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和輔業改制關閉破産企業職工安置問題。加大對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城市和困難行業的支持力度,解決好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 

    為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明確從事個體經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向商業銀行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對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擴大貸款規模。相比原政策,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對象範圍進一步擴大,增加了國有企業辦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復員轉業軍人。貸款貼息的範圍也從現行規定的19個微利項目調整為由各地根據實際確定,並報國務院有關部門備案。 

    為切實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將享受政策的對象範圍擴展到了廠辦大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中的“4050”人員,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長期失業人員。為解決再就業者“病有所醫”的問題,社會保險補貼項目在原來養老、失業保險的基礎上增加了醫療保險。下崗失業人員中的“4050”人員在公益性崗位工作超過3年的,社會保險補貼期限可按其工作期限相應延長。 

    為促進城鄉統籌就業,進一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管理服務組織體系,改善農民工進城就業環境,取消農村勞動力進城和跨地區就業的限制,完善農村勞動者進城務工和跨地區就業合法權益保障的政策措施。使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進城登記求職的農村勞動者提供免費的職業介紹服務,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者可享受一次性的職業培訓補貼。 

    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成為養老保險擴面重點 

    “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不斷完善,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田成平告訴記者。 

    根據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收入不穩定的特點,將他們的繳費比例統一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低於企業職工的繳費比例,體現了國家對他們的關懷。 

    田成平説,做實個人賬戶,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將繼續抓好東北三省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工作,抓緊研究制定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的具體方案。制定個人賬戶基金管理和投資運營辦法,實現保值增值。 

    為與做實個人賬戶相銜接,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同時,進一步完善鼓勵職工參保繳費的激勵約束機制,相應調整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 

    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省級基金預算管理,明確省、市、縣各級政府的責任,建立健全省級基金調劑制度,加大基金調劑力度。在完善市級統籌的基礎上,儘快提高統籌層次,實現省級統籌,為構建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人員合理流動創造條件。 

    鏈結:技能培訓是工作重點 

    田成平指出,目前,全國城鎮每年需要就業的勞動力約2400萬人左右,還有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出來。提高城鄉勞動力的就業、創業能力,必需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需求的變化,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 

    勞動保障部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技能人才的培養,重點是高級技工和技師的培養。要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必須培養大批掌握新技術、有創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通過高端帶動,帶動一大批中、初級技能勞動者梯次發展。二是城鄉需要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包括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城鎮各類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三是在崗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繼續學習。 

    危險的缺口 

    中國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任部長鄭斯林給出的數據是2.5萬億,而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更傾向於引用世界銀行5月份提供的研究數據──9.15萬億。全文 

    “發展中的中國養老體系面臨嚴峻考驗。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遠。”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近日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專題演講。 

    項懷誠説,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預測數據顯示,2030年前後,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預計將增至4億左右,相當於現在歐盟15國的人口總和;到2050年,我國60歲和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總數將分別達到4.5億和3.35億,這意味著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我國現在雖然還處於勞動力黃金時期,但60歲以上人口超過14%,65歲以上人口超過10%,按照國際社會標準,我們顯然已經跨進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9日表示,目前,我國公共養老保障體系的覆蓋面只佔人口總數的15%,低於世界勞工組織確定的20%的國際最低標準。面對人口老齡化的衝擊,中國養老保障制度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未來誰為我們養老 

    “未來誰為我們養老?這是一個不能不正視的問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夏學鑾教授表示,相關管理部門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但“老有所養”還不容樂觀。養老保險面臨著覆蓋面窄、水平低等問題,有關部門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全文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養老”已成為各國政府共同面臨的挑戰:政府基於現收現付計劃提供養老金,遇到人口的挑戰;強化個人賬戶功能進行的養老儲蓄,遇到政策風險、通脹風險、道德風險、投資風險等挑戰。而所有這些負擔似乎都轉嫁給了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