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服務信息>> 生活
 
石家莊:文明環保的新型祭奠潮流漸漸興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3日   來源:石家莊日報

    “焚香燒紙煙氣騰騰,紙屑灰燼漫天飛舞,稍有不慎還引發火災。”這曾是許多人對清明時節祭奠場面的印象。然而在今年,一股文明、環保的新型祭奠潮流正在石家莊漸漸興起。

    電子祭奠:莊重、環保還省錢

    聽説石家莊市人民紀念堂新開了電子祭奠大廳,4月1日記者早早趕到這裡。進入大廳,只見四壁都用木板材裝修,30余臺電腦“藏”在裏邊,每台電腦只露一個屏幕在外,屏幕左下角、右下角各有一個用來插鮮花的小瓶,屏幕正下方是一個小供臺,用於擺放牌位、供品,再往下是“讀卡區”。

    據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要想“電子祭奠”親人,家屬只需花20元錢辦一張射頻卡,提供逝者照片以及姓名、生平等文字,工作人員將照片、文字存入卡中,家屬持卡在“讀卡區”一掃,照片和文字就會出現在屏幕上,這時就可以獻花、鞠躬祭奠親人了。家屬如果有逝者生前的光盤,也可以在這兒播放。“電子祭奠不許燒紙焚香,避免磕頭跪拜,也不搬動骨灰盒,體現了文明和高雅。它還有另一大好處——經濟。用戶辦卡後可隨時來祭奠,每次除正常買門票外,不再需要任何其他花銷,卡可以一直用到骨灰取走為止。”

    4月1日上午,前來諮詢和辦卡的人一直不斷,兩個多小時售出了10余張卡。據人民紀念堂劉主任介紹,自去年7月開放電子祭奠大廳以來,至今已有200余人辦了卡,“相信選擇這種方式的人會越來越多。”

    網上祭奠:精美頁面傳遞哀思

    “姥爺,願您在天堂與仙為伴,永不孤單,我們永遠愛您!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姥姥,讓我們對您的思念化做朵朵白雲,纏繞在您的腰際......”這是記者在燕趙龍鳳陵園網站的網上祭奠部分看到的一段話,是祭奠者給去世的親人留的言。這個淺藍色的頁面,左邊是逝者的照片,中間是逝者的姓名、性別、籍貫等信息,右邊是一株盛開的白荷花,下邊有“親人拜祭”、“追思點點”等鏈結。整個畫面精美、清雅,讓人油然生發一股思念之情。記者點擊“親人拜祭”欄,看到頁面上出現了上香、點燭、獻歌、祭酒、獻花等多個選擇,點擊獻花,頁面上就出現多張鮮花圖片供選擇;點擊獻歌,則出現多首歌曲。在獻花、獻歌的同時,還可留言提交,表達思念之情。據了解,目前石家莊燕趙龍鳳陵園和雙鳳山陵園均開通了為安葬在陵園的逝者免費製作祭奠網頁的業務,其中燕趙龍鳳網上已有200多個這樣的頁面。

    記者與其中一位在網頁上留了自己郵箱的人進行了網上交流。這位先生為自己去世的哥哥建了一個網上紀念館。他説,自己遠在外地工作,每年清明節沒時間回家,而網上祭奠正好能夠滿足他的需求,“省去奔波的勞累,省下買紙買香的花銷,上網點支燭、祭杯酒,我覺得我對哥哥的思念表達得更充分了。”

    香燭換取鮮花:降低火災隱患

    4月1上午9時多,在雙鳳山陵園內上山的路口旁邊,一位白髮老先生把自己剛剛買來的焚香和紙錢全部交給了工作人員,換取了陵園提供的一盆鮮花。該園為倡導文明祭祀開展的“以焚香換鮮花”活動有了響應者。

    “社會進步了,祭祀也要進步。傳統的祭祀方式不但不文明,還污染環境。你看這個陵園樹木青翠,景色多好,可每到清明節這裡都給弄得烏煙瘴氣,不管對環境還是對我們自己的身體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注重厚養薄葬,用科學的方式去懷念我們的親友。”白髮老先生這樣對記者説。

    記者發現,陵園內的絕大部分墓碑前都放著鮮花,一盆盆鮮花爭奇鬥艷。一位張先生説,雖然陵園裏開闢了專門的焚燒區,墓碑前也有固定好的香爐,但他還是喜歡鮮花,“春天多乾燥呀,山上這麼多明火是隱患,還是鮮花祭奠好。”

    該園工作人員説,清明節前後這裡平均每天大約能賣出兩三百盆鮮花。

    骨灰撒海:讓親人回歸自然

    海葬以其順應國家提倡的骨灰一次性處理的理念,在石家莊每年都擁有一批支持者。今年,石家莊市殯儀館第九次組織海葬,目前已有五六十人報名。

    家在石家莊的趙先生説:“海葬是我姨媽生前的願望,她一生沒有結婚,希望死後能夠與大自然為伴,我們做晚輩的當然要滿足她這個願望。”老家在唐山的王老先生説:“我們家離大海比較近,對大海有種親切感,家裏人的思想也都比較開通,都願意死後葬在大海,這樣回歸自然,不污染環境。海葬符合現在提倡的文明祭祀觀念,我反對土葬或者把骨灰埋起來建墓碑這些方式,那是死人跟活人爭地。對去世的親人,只要生前盡孝就行,死後沒必要鋪張浪費講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