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綠地中水澆、農田灌溉精準化、家庭一水能多用……8月3日,北京市推出涉及到農業、工業和生活的五種節水模式。這些模式大到投資數百萬元的節水工程,小到關水龍頭的節水習慣,適合每個單位和市民學習。
酷暑中,北京師範大學南門的噴泉和綠地卻因股股清水而顯得涼快。這些環境用水,全部來自600米外的中水處理站。建在宿舍區的中水站每天可收集300噸洗澡水和生活用水,經處理後用於衝廁和綠化,每年可回用中水10余萬立方米。這所學校的節水經驗,已開始向全市各單位推廣。
近年來,北京市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在廣大市民和全市各單位的積極努力下,節水取得顯著成績:連續多年實現年節水1個億的目標,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77%。2005年的用水量34.5億立方米,比2000年用水量減少6億立方米。
在節水實踐中,北京市涌現出一大批節水先進單位和個人,創造出許多節水的新經驗。為進一步推廣節水經驗,北京市水務局在總結典型經驗和特點的基礎上,向社會推介5種節水模式及14個典型單位和家庭。
這五種模式是管理節水型、工程節水型、科技節水型、循環利用型、公眾參與型,既涉及農業用水、工業用水,也涉及生活用水;既有工程節水措施,也有科技等節水手段;既有單位領導對節水工作高度重視,也有群眾的廣泛深入地參與。副市長牛有成在節水模式推廣會上説,北京市經歷了連續七年乾旱,水資源緊缺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破解缺水難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堅持不懈厲行節水,這是北京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這些確立為模式的單位和家庭,創造了寶貴的節水經驗,成為推進節水型社會的排頭兵。希望全市的社會單位和家庭以他們為榜樣,積極行動,厲行節水,在全市各行各業和每個社區家庭,創造出更多的節水經驗,形成節水的生産生活方式,為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做出貢獻。 (記者 閆雪靜 通訊員 劉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