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季晚稻生長髮育特點
長江流域中下游稻區由於今年早稻生育期提前,使雙季晚稻移栽期比往年提早7-8天,到7月20日已基本栽插完畢。插秧提前導致秧苗期縮短,本田營養生長期延長,有利於秧苗早生快發,增加低節位分蘗和形成大穗。但由於育秧期氣溫高於往年,秧苗生長髮育加快;插秧後氣溫仍然偏高,導致晚稻前期發育速度加快,夠苗期提前,目前雙季晚稻已進入稻穗形成期,即倒2-3葉期。
在華南稻區由於生育期延長,收割期推遲,晚稻插秧區又受到頻繁的颱風暴雨的影響,造成晚稻插秧進步慢于去年,到8月15日才基本插完晚稻,比去年推遲了一個星期左右,已插下的晚稻由於受到降雨影響,生長也較緩慢。據廣西南部玉林市8月15日苗情觀察,與去年同期相比,博優273主莖葉齡少0.7葉,畝苗數少20.5萬,株高減少15厘米。
二、雙季晚稻田間管理技術意見
(一)華南稻區雙季晚稻早中期管理措施。目前,華南稻區仍處於雙季晚稻大田生産的早中期階段,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苗情抓好田間管理:一是對移栽較遲的田塊,由於本田營養生長期和有效分蘗期縮短,應早施重施追肥,爭取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夠苗。二是對移栽較早苗數不足或已夠苗但生長不平衡的田塊,結合露曬田看苗補施一次肥,促進禾苗平衡生長,壯蘗促穗。三是對長勢好、苗數足的田塊要抓好露曬田,控制無效分蘗,減少營養物資消耗,形成高産群體結構。
(二)長江中下游稻區雙季晚稻中後期管理措施。一是施好穗肥,促進晚稻大穗發育。由於今年晚稻插秧較早,本田營養生長期延長,有利於水稻個體生長和群體發育,分蘗發生早,有效分蘗終止期相應提前。生産上應抓住這一契機,看苗施用好穗肥,以促進大穗發育和提高成穗率。生産上大多施用尿素作穗肥,在幼穗分化始期或在倒二葉期施肥。對於前期以基蘗肥施用為主的晚稻,最好是在倒二葉期施用穗肥(即保化肥或壯苞肥),預計在8月20日前後,即當倒二葉抽出時施用穗肥,一般每畝施尿素2-3公斤。二是施好粒肥,防止後期脫肥早衰。對於遲熟早稻和三熟制早稻,由於晚稻插秧較遲而影響生長髮育,更應加強中後期肥水管理。在施好穗肥的基礎上,生産上應根據水稻生長情況看苗施用粒肥(即壯籽肥),以防止後期脫肥早衰。一般在9月上中旬抽穗開花期每畝施尿素2-3公斤,或者噴施磷酸二氫鉀(KH2PO4)等葉面肥。粒肥要看苗施用,葉色淡綠的晚稻可以施用粒肥。三是有水抽穗,防止後期脫水過早。針對今年晚稻插秧期提前,本田營養生長期延長的特點,在節水灌溉的前提下,應強調中期曬田,特別是在前中期曬田不夠的稻田,在長穗期仍可開溝排水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促進地下部根係的生長,協調地上部植株和地下部根係生長髮育的關係。由於水稻一生中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是孕穗期至抽穗期,此期缺水則會受到乾旱的危害,因此生産上應做到有水壯苞,有水抽穗。
(三)重點關注“兩遷”害蟲,綜合防治病蟲害。從目前的蟲情調查看,長江流域雙季晚稻“兩遷”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田間基數較往年都高,而且由於長江流域、江淮地區等稻區蟲口密度大、基數高、回遷可能性大,同時針對預報今年暖秋氣候的特點,有利於蟲害發生,因此應重點關注“兩遷”害蟲,切實做好防治工作。另外,還要注意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的預防。當田間病蟲害混合發生時,可選擇2-3種對口農藥進行混合噴灑。用藥時一定要用足水量,噴灑均勻。但具體用藥時間、防治對象及農藥種類應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病蟲情報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