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公安部: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信息詐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9日   來源:公安部網站

    近來,一種利用網絡上“同學錄”的有關信息實施詐騙的手段“面世”,讓人防不勝防。

    9月9日一大早,浙江省天臺縣的李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在上海工作的一位大學同學,在雙休日將駕車到天臺旅遊,讓他通知天臺的其他同學,大家順便聚一聚,並給她預定一間客房。沒過多久,“上海同學”又給李先生打來電話,説剛剛在來天臺的路上出車禍了,不慎把一位過路行人撞了,還挺嚴重的,目前已經把傷者送到了醫院救治。“上海同學”告訴他,被撞傷的人是腦出血,傷勢很嚴重,醫院要她交兩萬元的住院押金。“上海同學”説想向李先生借1.2萬元,並把她的銀行卡號告訴了李先生。

    李先生當時只想到籌錢救人,就按照“同學”提供的銀行卡號把1.2萬元打到了這位“上海同學”的卡上。等到下午再打“上海同學”手機詢問事故處理情況時,發現這位“上海同學”的手機已經關了,後來又打了幾次,一直關機。這時候李先生開始懷疑,打電話到上海的其他同學那裏詢問情況,等聯絡上真正的“上海同學”時,才發現上當受騙了。

    民警分析,詐騙分子採取這種手段騙取錢物,是一種典型的“殺熟”現象。在這個騙局裏,詐騙分子從網上“同學錄”裏查到相關信息,通過聊天記錄找出“同學”之間聯絡較少的“同學”,然後冒充其中一位“同學”給另一位“同學”打電話,邀請其他“同學”“聚會”。從打電話開始,受騙者已經陷入了詐騙分子精心佈下的騙局之中。

    詐騙分子利用網絡上同學錄的有關信息進行詐騙,是一種花樣翻新的詐騙手段。當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某種渠道得到一些信息後,就會通過網絡,進行網上對比,從而獲得偽造網民身份所需要的一切隱私信息,實際上,網絡完全可以克隆出另一個真實的網民,並打著“這個人”的旗號去進行各種詐騙犯罪活動。網上個人信息遭泄密,是一種嚴重的個人隱私權遭到侵犯的行為。網絡隱私權作為隱私權在網絡空間的延伸,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險。民警提醒,人們在上網聊天時儘量不要過多地透露諸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個人信息,以防被有不良企圖的人利用。(日龍 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