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藏自治區財政廳主辦的“2006年西藏財政發展論壇”日前在拉薩市舉行。與會者結合西藏實際,圍繞“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指出,“十五”以來,西藏地方財政堅持財政政策和財政資金向農牧區傾斜,有力地促進了西藏農牧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自治區應把握區情、迎難而上,以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促進農牧民增收為重點,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善財政體制,堅持財政政策、財政資金進一步向農牧區傾斜,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強化公共財政職能。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構建公共財政支出體系,把應由政府提供的農村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的存量,將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一般轉移支付的增量重點向農牧區傾斜,建立財政涉農資金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支持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一是創新財政對農牧民的直接補貼方式。進一步完善對種糧農民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補貼方法,加大對退耕(牧)還林(草)農牧民的財政補貼力度,研究對牧區牲畜出欄補貼直補到戶的辦法。二是採取政府財政補貼、援藏資金補助、財政擔保貼息等方式,鼓勵農牧民在自願的基礎上改造民房,有計劃地組織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集中財力,重點支持飲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等與農牧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程項目建設。
加大對農牧區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繼續做好“兩免一補”工作,適時調整農牧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三包”經費標準;適時調整農牧民免費醫療標準,鞏固和完善農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為契機,加快村文化活動室、“村村通”等項目的建設,以優惠政策鼓勵科技專業人才到農牧區服務;進一步完善農牧區特困群眾醫療救助和生活救助制度,完善“五保戶”財政供養制度和自然災害救助制度。
積極為農牧民增收創造條件。鞏固農牧區稅費改革成果,防止農牧民負擔反彈。主要是:推進以農牧區鄉村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制度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適時調整村級幹部財政補貼標準和村級公用經費標準;明確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活動籌資籌勞的範圍和標準。同時,增加對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財政投入,把進城務工農牧民納入就業再就業培訓範圍,在資金上給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