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貴州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農業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精心組織,紮實工作,在起點較高、任務艱巨、災情嚴重的情況下,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總體運行平穩,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順利啟動。
一、認真落實支農政策,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中央和省級扶持農業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省級財政在去年大幅度增加支農資金的基礎上,新增支農資金7592萬元,使支農專項資金達到38614萬元,截止到9月30日,已撥付35071萬元,佔90%,達到財政要求。貴州省委、省政府安排的500萬元農業生産救災種子補貼,已及時下撥各地,主要用於對災區重災戶增種擴種小麥、蕎子、蔬菜、油菜所需種子補貼。2006年省級以上財政對農民直補達到2.8億元以上。由於良種補貼、糧食補貼、農機補貼和生産資料補貼,全省農民人均減負近10元。
二、加強組織指導,強化督促檢查。今年初,貴州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對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3至4月,省政府組織對春季農業生産進行動員部署和督促檢查,省農業廳下發了2006年秋糧生産指導意見,使全省秋糧作物面積完成3046.8萬畝,比上年增加25.3萬畝。各地在抓好秋糧生産的同時,加強畜禽良繁體系建設,對種豬生産實行補貼,努力穩定生豬生産,建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領導聯絡責任制,並認真加以督促落實。年初發生在烏當的家禽疫情得到及時撲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達到100%。重大動物疫病疫點數較上年明顯下降。
三、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實施糧食增産工程、超高産示範工程、測土配方施肥、脫毒馬鈴薯良種擴繁推廣與高産示範等重大項目,挖掘邊遠貧困地區和中低産田糧食增産潛力。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促進稻田生態漁業健康發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和市場競爭力。
四、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民素質。認真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1至9月完成“陽光工程”培訓5.27萬人,其中實現轉移就業4.26萬人。
五、加強引導和搞好服務,加快農業産業化經營發展。安排1615萬元用於70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省(境)外引進優強企業和出口企業的原料基地建設、新産品(技術)研發、貸款貼息和市場建設。安排45萬元支持大方、獨山以出口東盟為主的皺椒原料基地建設。安排100萬元支持茶産業發展。組織省級以上産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加第三屆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第二屆黃果樹瀑布節、第四屆中國國際農交會以及海峽兩岸農産品展銷會等經貿洽談活動。新引進省外企業7家,累計投資2850萬元。全省現有國家級農業産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11家、省級58家、市州地級188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新建原料基地335.67萬畝,帶動農戶201.63萬戶,比2005年分別增長了10.8%和6.7%。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56個,增長38.5%。
六、認真開展行政執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認真執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處置技術規範》,完善重大疫情防治預案,規範疫情處置工作,加大整頓和規範農資市場力度,加強農村土地管理,繼續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2007年,要以糧食增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進一步轉變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拓寬農業發展領域和途徑,提升農業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此,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路子,努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加強優質畜産品基地建設,推進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培育新的農民增收增長點;繼續加大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發展;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産,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農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