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1月30日專電(記者 劉義)到2020年,我國氣象服務總體水平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構建起適應決策服務、公共服務、專業服務和科技服務需求的公共氣象服務平臺,屆時我國公共氣象服務時空覆蓋率將大幅度提高。
記者從近日在貴陽召開的全國氣象災害防禦和管理工作會上獲悉,到2020年,我國公共氣象服務時空覆蓋率,政府和公眾分別為100%、98%;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達到受影響地區前15分鐘發佈,同時每天為公眾滾動提供未來8天天氣預報,每月向公眾滾動提供未來3個月氣候預測,重大氣象災害災後24小時內向政府提供綜合評估報告;中央電視臺氣象頻道24小時滾動播放氣象信息;定制移動氣象信息人數達2億;氣象災害對GDP影響率,相比20世紀末的1%至3%,減少50%;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相比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2000人,減少20%;突發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發佈時間不超過15分鐘,核和危險化學品泄漏等氣象擴散模式啟動時間不超過15分鐘,與氣象相關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啟動氣象應急時間不超過15分鐘。
據介紹,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自然災害呈現極端氣候事件頻次增加、災害連鎖反應、多災併發等特點,年均受災人口3.7億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4億畝,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元,災害損失比上世紀80年代高出40%。自然災害形勢日趨嚴峻。加強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將提升氣象事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