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24日專電(記者 毛咏)氣象專家通過對新疆100多個氣象及水文觀測站觀測資料綜合分析認為,新疆地區的生態環境自過去50年來迅速向荒漠化發展,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呈加劇趨勢。
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研究所崔彩霞研究員分析了新疆沙暴長期變化趨勢認為,新疆沙塵暴的發生頻率並不是簡單的遞增或遞減,而是呈現波動趨勢。未來沙塵暴災害將可能進一步加劇,尤其是強沙塵暴災害會在更大空間發生。
另一位研究員魏文壽認為,近15年的氣候變化過程中,溫度的升高是導致新疆生態惡化、自然災害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人類的過度開墾、放牧、濫肆樵採以及不合理的自然資源開發都加劇了天然植被的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土壤鹽漬化。
氣象學家對未來氣候的預測是:全球變暖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未來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的降水量變化不大,但溫度將顯著升高,地表蒸發加大,土壤進一步變幹。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新疆氣溫持續升高,並且升溫和降水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冬季,而春季則偏冷。新疆氣象局提供的氣象資料顯示,近10年來,新疆平均溫度升高了0.2攝氏度,降水增加了15毫米,但總體濕潤指數仍呈下降趨勢。
觀測資料顯示,35年間,新疆沙漠面積增加了960平方公里,流沙面積增加了3820平方公里,為沙塵暴的産生提供了豐富沙源。
新疆是我國年降水最少的地區,也是北半球同緯度降水最少的地區。氣候乾燥多風,是我國沙塵暴災害歷史最長、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