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0月15日專電(記者 程正軍)在招行重慶分行14日舉辦的“理財教育公益行”活動上,重慶銀行業理財專家認為,市民在投資理財中一定不要盲目,不要期望“一夜暴富”,應有一個健康的投資理財心態,切忌陷入“五大誤區”。
一是“盲目跟風”。重慶沙坪壩區小龍坎何女士對基金一竅不通,看到身邊朋友買基金賺了錢,開始坐不住了。今年6月她買了2萬元基金,結果現在連本金都虧了2000多元。工行重慶分行理財專家説,今年每發行一隻新基金,很快便會被搶購一空。儘管各方面在提醒新手謹慎入市,但從購買基金的市民來看,有的甚至連什麼是基金、買了基金後怎樣賣出都不懂。專家建議,市民在投資一個理財産品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該産品的基本情況,學習相關知識,切忌盲目跟風。
二是專撿“1元錢基金”。當前重慶市民買基金時,總認為1元以上的基金上漲空間有限,1元基金的抗跌能力要強一些,因此,每逢新基金髮行、老基金拆分,重慶市內銀行網點代銷份額經常被搶光。中行重慶分行理財專家説,“凈值1元”的基金,只是基金公司吸引投資者的一種營銷手段,其實拆分後的基金還是那只基金,所不同的是單位凈值降低了,實際上並不能把一塊“瘦肉”變成“肥肉”。比較保險的做法是,無論基金凈值有多少,一定要全面考察基金的各項指標,通常情況下兩種“1元基金”值得關注,一是新發行的基金,二是基金公司決定大比例分紅給投資者的基金。
三是儲蓄存款多選三五年期。重慶南岸區彈子石張女士鍾情定期存款。她説,每到年底,她都會把當年的積蓄湊成整數,然後去存5年期定期存款。像張女士一樣,目前重慶市定期儲蓄存款客戶中,選擇3年至5年期的人比較多。工行理財專家説,對於那些年齡稍大、缺乏理財經驗的人來説,定期存款和國債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把存款期限定在3年至5年則太長。一方面,央行加息時,定期存款會損失部分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存期太長使資金缺失了運用的靈活性。理財專家認為,通常情況下選擇1年期比較好,不用擔心“定轉活”帶來收益損失。
四是投資理財方式單一。理財專家説,把資金全部集中投向某一種理財産品,不能有效地防範投資風險,也難以獲得理想的投資收益,這種做法不科學。專家建議,投資者可進行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切忌把資金全部投資到股票或風險過高的理財産品上,儘量搭配一些穩健的理財品種,比如收益較高的保本型銀行理財産品等。
五是把“預期收益”當真。重慶渝中區的王先生2005年8月在某銀行買了1.2萬元的兩份半年期人民幣理財産品。銀行在宣傳資料中稱,預期收益與歐元兌美元匯率變動挂鉤,預期年收益率為3.5%。到2006年2月王先生領取收益時,該産品實際的收益率只有0.72%。理財專家説,按監管部門要求,除銀行儲蓄以外,多數理財産品均要用“預期收益”來表示,很多時候“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不符。理財專家提醒,市民在理財時千萬不要把“預期收益”等同於實際收益,儘量選擇固定收益的理財産品。
專家提醒:為求謹慎 基金投資者可適時調整基金組合
新華社長春10月15日專電(記者姚湜)上證綜合指數15日突破6000點整數關口,理財師建議:為求謹慎,基金投資者可構建和適時調整風險、收益不同的基金組合。
華泰證券長春營業部首席理財師于彥建議,在目前情況下,投資者可構建組合型基金,組合購買風險和收益不同的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和貨幣市場基金,並根據自身的情況隨著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組合中風險不同的各類基金比例。在調整基金組合的時候,對於有轉換業務的公司,建議用基金轉換替代基金買賣,可以省去千分之五的手續費。
于彥建議廣大投資者:關注市場格局和政府的調控措施,認清自己有多少財富可以用來投資及願意承擔多少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基金組合及基金公司,最好在決策前關注基金的歷史業績和基金經理研發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