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0月17日專電(記者 郭立)近日,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及部分區縣消委接到消費者反映,一些保健品經營者借“義診”“免費體檢”等活動,用虛高的檢測結果誘導消費者購買其産品,並誇大産品功效。許多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花高價購買其産品後,達不到預期效果。
由於此類經營者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給消費者維權帶來困難,為此,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參加“義診”“免費體檢”等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要輕信“免費體檢”的檢測數據,特別是以推銷産品為目的的免費體檢結果。即使需要購買保健産品,最好到直銷店或信譽較好、證照齊全、有固定經營場所的正規銷售商店購買保健食品,不要輕易購買上門推銷或無固定場所推銷商的産品。
二、不可輕信街頭巷尾身穿白大褂的遊擊“醫生”“專家”們的“權威結論”和患者的“現身説法”。特別注意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品,只能提高人某些方面的免疫力,如果一味相信,不但治不好病,還會延誤或加重病情。
三、要認清包裝盒上的保健食品標誌和批准文號,仔細察看包裝上廠名、廠址、聯絡電話、生産日期、有效期限等是否標注齊備,應詳細閱讀使用説明書,確定産品的保健功能,注意産品的禁忌。保健食品從2003年7月起,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審批和監管,其批准文號的標識方式為“國食健字G+四位年份代碼+四位順序號”及“國食健字J+四位年份代碼+四位順序號”。其中,“國”代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代表國産,“J”代表進口。另外,“國食健字”批准文號可以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確認。如沒有批准文號的保健食品更不能購買。
四、索要購物憑證並核對憑證內容。購買保健品應索要發票和購物憑證,並妥善保存,同時仔細檢查發票上記載的商品名稱、數量、單價、總價與實際是否相符,所蓋公章字樣與經營者名稱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