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月8日專電(記者 俞麗虹)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7日發佈消費警示稱,當前頗為流行的“短信競拍商品”活動,其實是以“競拍”之名行“博彩”之實,背後暗藏手機信息費陷阱。
所謂的“短信競拍商品”,是指消費者在經營者規定的價格範圍內,以發送手機短信的方式出價“競拍”。經營者在所有競價中選取最低且唯一的價格作為“中標價”,“中標”的消費者無需支付貨款就能得到相關商品。
但上海市消保委近期連續接到多起消費者投訴,反映他們參加了所謂的“短信競拍商品”活動後,産生了高額的手機信息費。工作人員調查發現,此類活動的主辦者往往並不具備從事拍賣活動的法定資質,沒有專業的拍賣師主持,以最低且唯一價作為“中標價”等,這些做法均不符合我國《拍賣法》的相關規定。
此外,在“短信競拍”過程中,消費者無法及時了解競價動態,只能依靠猜測出價。不少“短信競拍”活動缺乏第三方監督、承諾的獎品常常無法兌現。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此類活動打著“競拍”的旗號和無需支付貨款的幌子,誤導消費者,實際上無論“競拍”成功與否,消費者每次出價都需要支付10倍于普通短信的信息費。
專家提醒消費者,不要因為貪圖獎品,盲目參與所謂的“短信競拍”活動。否則,高額的手機信息費很有可能讓消費者陷入得不償失的尷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