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統計部門對一直受各種聲音困擾的“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動起了手術。記者1月21日從北京市統計局了解到,從2008年起,北京的房屋價格指數將由此前的“同比”變成“環比”,從抽樣調查變成對全市所有在售商品房項目的“全覆蓋”。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月初就會公佈按新方法計算的1月房價數據。
同比變環比
房價指數計算方法要改革的消息,其實幾天前已經傳出。
在1月16日舉行的全國統計工作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就明確表示,對涉及民生且備受關注的數據,要進一步提高統計的科學性、準確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數據信息需求。在他“點名道姓”的各項統計中,“研究改進城市房屋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條。此次調整最大的變化,就是把以往用不同年份同一時間段的數據做比較得出的“同比”數據,變成用本月和上個月數據進行比較的“環比”數據。
抽樣變“全覆蓋”
而北京的改革將比全國走得更遠。如果説,“同比”變“環比”是國家統計局的“規定動作”,“全樣本”則是北京的“個性化”選擇。與以往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項目作為抽樣調查對象不同,“全樣本”意味著,北京在銷商品房只要達成銷售協議,就會計入房價指數的計算體系。
房價指數改革的背後,是統計部門進一步提高房地産相關數據的決心。
“商品房屋銷售價格代表的是綜合平均的增長幅度。”按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的説法,原本的統計方法是國家統計局1998年開始編制的。它代表的價格走勢不僅包含了經濟適用房、普通商品住宅、別墅等不同檔次的住宅項目,也涵蓋了公建房、商場等非住宅項目。
因此,“全覆蓋”的統計可以更真實科學地反映市場情況。“其實,調整房價指數編制方法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提高方法的科學性,提高數據質量。”市統計局投資處一位負責人表示,對填報人員來説,回憶一年前的數據可能會出現誤差;但回憶上個月的價格就會相對準確。(記者 楊學聰)
統計方法為什麼要改?
2005年房地産界出了一件尷尬事,統計局發佈北京房價漲幅是7.6%,市建委發佈房價漲幅是14.8%。同為官方的兩個職能部門,“計算”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統計數字,連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也不得不承認,當時政府部門在發佈房價信息時確實有多種計算方法。
之後,改為統一由統計局來發佈關於房價的一系列數據,數據“打架”的事兒沒有了,但是,市民仍然覺得蹊蹺:“新聞説房價一年漲了百分之十幾,我家小區的房子怎麼兩年翻了一番啊。”“報道説房子均價9000多元,怎麼我看了那麼多樓盤,就沒低於1萬的呢?”
為什麼官方提供的數據和市民的感受差距這麼大呢?計算房價有很多方法,關鍵是哪種方法最接近事實。
以“同比”和“環比”為例,“同比”是與上一年同期相比,“環比”是與上月同期相比。購房人對比上一個月的數據顯然比對比上一年的數據更加有參考價值。同樣,和抽樣調查相比,全覆蓋的“全樣本”調查的均價也更有價值。 (劉揚)
為何會出現量跌價漲?
按照剛剛發佈的數據,去年全市含現房和期房在內的商品房銷售面積比2006年下降16.5%,其中,銷售商品住宅下降21.5%。去年末,全市商品住宅空置面積411.8萬平方米,下降16.7%。與商品房銷售面積下滑同時,房價卻還在漲。據測算,去年京城房價比2006年上漲了11.4%,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2.8%。其中,普通住宅上漲14.4%,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
一邊是上漲的房價,一邊是持續下降的房屋銷售面積,怎樣看待這個現象?在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于秀琴看來,北京房價上漲,首先是供給的因素。北京商品房銷售連續3年出現下降,不是需求小了,而是商品房開工面積連續4年下降,供給少了。
從需求上看,近兩年全市常住人口凈增95萬人,2007年全市結婚的新人大約也有12萬對。此外,投資性購房行為,也加劇了房價的上漲。2007年末,北京空置商品房的面積400萬平方米,已經比2005年末時近800萬平方米的空置面積減少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