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6月13日專電(記者康淼)福建省工商局日前開展“紅盾護農保春耕”專項行動,對福建部分地區流通領域的化肥、農藥等進行專項監測,監測結果顯示,這些農資商品的合格率僅為八成左右。福建省工商局提醒廣大農民朋友:購買農資商品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從三個方面加強防範。
福建省工商局此次共抽查農資商品120個批次樣品,結果97個樣品合格,合格率僅為80.8%,反映出福建省流通領域的化肥、農藥質量狀況不容樂觀。
福建省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説,從檢查結果來看,部分農資生産企業對産品質量意識淡薄,對原材料和成品把關不嚴,在生産過程中沒有嚴格按工藝和配方要求投料。個別生産企業為了牟取暴利,故意偷工減料,甚至不惜犧牲農民的利益,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與此同時,一些經銷單位進貨時對所進商品的質量把關不嚴,未按規定要求生産企業提供商品質量合格的檢驗報告,這就無法保證所售的商品質量,也為不合格商品及假冒偽劣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方便。
福建省工商局提醒,農民朋友要儘量購買質量信譽較好的廠家産品,不要被包裝華麗、名稱動聽的廣告所迷惑。其次,要注意查看商品名稱、生産者的名稱和地址、農資的成分配比、生産許可證號和産品標準號等,進口化肥應標有合同號和進口企業名稱;還要仔細閱讀農藥商品標誌的所有內容,農藥名稱應以醒目大字表示(有效成分含量+中文通用名稱+劑型),農藥標誌還應含有農藥登記號等;當消費者難以從標誌上判別農藥是單一製劑還是復配農藥、有效成分及含量時,應慎重購買。第三,由於農資商品的時效性,消費者多在使用後較長時間才發現質量問題,因此消費者應該在購買時索票索證,且很好地保存這些憑證。如遇到假冒偽劣商品,要及時向工商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