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以便宜的價格買到國外的商品,確實令一些消費者感到實惠。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場上很多低價買洋貨的渠道並不太可靠,無論是近來出現的通過網絡直接在國外開店,然後面向國內消費者銷售的“海外商鋪”,還是一些號稱海外代購的賣家,在貨品質量、價格以及貨款支付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消費者應多加小心。
海外商鋪標價並不低
近來,一些消費者發現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由國外商家或個人在國外開設店舖,然後,通過互聯網向國內消費者銷售商品的海外商鋪,這些商鋪專門經營一些在國內市場不易買到或是一些價格比較高的國際大品牌商品,以免稅、直營、低價等噱頭招攬生意,聲稱國內消費者只要擁有一張國內銀行的雙幣種信用卡,即可與海外同步購物。然而這些所謂的“免稅”洋貨,價格其實並不便宜。以某品牌一款高端數碼相機為例,在一家設在美國面向國內銷售的海外商鋪標價899美元,同一款産品在美國其他幾家面向美國消費者的大型網上商城則標價均為700美元,而該款産品在國內正規賣場的售價,也不到6000元人民幣,因此“海外商鋪”所謂的低價水分很大。
代購商品質量無保障
不只是海外商鋪,還有很多消費者願意通過代購商購買洋貨,特別是購買香港市場的免稅化粧品、數碼産品或者是歐美市場的時尚商品,認為這樣不但可以提前買到海外先行上市的新款,還能省去稅金。但代購商的誠信程度實在是不理想。消費者李先生曾通過網上“香港代購店”購買了索尼筆記本電腦,價格確實比國內的正品便宜了近2000元,但使用了一段時間便出現故障,找人維修時才發現,電腦的硬盤、電池都不是原裝,而且操作系統也是盜版的,所以這臺號稱“港貨”的電腦不是返修機就是二手機。消費者馮女士,通過日本代購店購買了價值上千元的FANCL化粧品,價格相當於正規專賣店裏的6成,但拿到專賣店諮詢後得知,所有的化粧品都是倣冒的。
提前支付存在風險
事實上,除了價格和商品質量上的隱患,通過非正常渠道購買低價洋貨還存在支付的風險。據了解,除了一些可以通過第三方安全支付機構付款的商家外,很多“海外商鋪”都提示國內顧客直接通過信用卡支付,並要求提供多項個人資料,這就使得信用卡資金安全很難保證,而且很多商家由於在海外註冊,一旦支付上出現問題,又涉及到海外銀行、國內銀行等多個環節,協調解決起來非常繁瑣。
此外,由於商家在國外經營,因此基本上都不會提供貨到付款的服務,購買商品都需要提前付款,記者採訪的多位消費者都遇到過付款後遲遲得不到回復,甚至商家謊稱貨款未收到要求再次付款的情況。一位消費者就曾經歷在國外一家網上書城付款後卻收不到貨的情況,後來經過十幾封電子郵件往來週旋也沒解決,只能不了了之了。(記者 畢瑋琳 楊曉艷 實習生 堵超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