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氣象專家:東北持續低溫陰雨 冷害特徵逐漸顯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8日   來源:中國天氣網

    東北向來是避暑勝地,然而今年東北的涼爽顯得尤為突出。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生態與農業氣象室副主任毛留喜表示,入夏以來,東北地區中北部持續低溫陰雨,導致農作物發育期延遲,營養生長明顯不足,作物冷害特徵逐漸顯現。

    東北今夏有點濕有點“涼”

    相信東北當地的朋友都有同感,這個夏天較往年來説明顯雨多氣溫低。入夏以來,東北地區中北部出現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大部地區6月1日至7月22日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陰雨日數達30-44天,日照時數偏少50-130小時;其中,黑龍江大部地區降水偏多2倍,作物生長前期光熱條件明顯偏差,這是近年比較少見的。

    以避暑名城哈爾濱為例,哈爾濱涼爽的夏天聞名世界。今年6月份哈爾濱的總降水量創下1961年以來的極值(166.2毫米),長時間陰雨導致哈爾濱今年涼爽非同一般。據歷史氣象資料顯示,哈爾濱的低溫也頻頻上榜,6月份只有兩天最高氣溫達到了30℃以上,也都不到31℃;6月到7月上旬,哈爾濱的平均氣溫(18.7℃)比歷年同期低1.6℃,比去年同期低3.1℃,創1961年以來同期的次低值。這個氣溫,讓已經習慣冰爽的哈爾濱人都覺得有點“涼”了。

    毛留喜説,今年6月份以來“多雨寡照”的天氣其實都緣于“東北冷渦”。“按照以往的正常規律,一個‘冷渦’形成會造成3天左右的天氣異常。往年6月份裏,哈爾濱上空也就三四個‘冷渦’光顧。但今年不同,從6月到7月中旬,先後8個東北冷渦光顧哈爾濱,且持續時間長,一個‘冷渦’常常影響天氣4-5天,這也是今夏哈爾濱市民感覺常有雨的原因。”

    東北多雨的時節一般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專家分析,6月到7月中旬的異常持續多雨,會與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正常多雨時節連在一起,因此東北今夏可能要以涼爽為主旋律了。

    低溫陰雨促使作物冷害特徵逐漸顯現

    受低溫陰雨天氣影響,黑龍江和吉林大部作物生長髮育速度明顯遲緩,顯現出作物延遲性冷害的典型特徵。其中,一季稻發育期較常年偏晚了2-4天,預計8月上旬進入抽穗期;水稻有效分蘗數也比常年偏少2個左右,植株矮小。目前春玉米處於孕穗階段,預計還需3-5天才能抽雄,發育期普遍較常年推遲了3-7天;大豆發育期推遲了2-10天,生物量不足。

    7月中下旬,東北地區一季稻處於幼穗分化階段,對光溫十分敏感。此期,如果日平均溫度持續低於20℃,日照不足,會造成幼穗及花粉發育不良,形成障礙型冷害,導致空殼率增加。7月中旬以來,黑龍江中部和吉林東南部出現4-11天日平均溫度低於20℃的天氣,其中三江平原大部7月下旬以來出現2-3天日平均溫度低於18℃的天氣,達到了障礙型冷害的指標。

    東北低溫陰雨天仍將持續

    近期,東北地區中北部低溫陰雨天氣仍將持續。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10天,東北地區仍多陣性降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據作物冷害綜合監測指標分析,東北中北部發生作物冷害的可能性已達85%左右,其中,黑龍江西部和三江平原、吉林東南部和西北部的部分地區發生重度冷害的可能性達70%。

    由於前期光熱不足,導致東北地區中北部作物生育期普遍推遲;同時,近期低溫對部分地區一季稻幼穗分化造成影響,會導致空殼率增加。鋻於前期作物營養生長不足以及幼穗分化不良,呈現出延遲型冷害和障礙型冷害的特徵,影響後期産量形成,即便後期氣象條件正常也較難補償。但如果後期光溫條件轉好,初霜期偏晚,作物灌漿充分,粒重增加,對産量影響將會減小。

    防禦低溫對作物的影響

    專家提示,當前東北地區各種作物已進入産量形成關鍵期,要注意防禦階段性低溫對穗形成及開花授粉的不利影響,避免障礙型冷害的發生;同時,加強田間管理,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促進作物正常生長髮育。

    玉米和大豆等旱地作物要及時中耕,並注意排濕散墑,可噴施抗低溫助長劑,增強作物抗禦低溫的能力。由於降水持續偏多,玉米紮根較淺,要注意採取相應措施,防止發生倒伏。

    科普知識

    延遲型冷害:是指農作物生長期內溫度長期偏低,熱量不足,使作物生育進程緩慢,出苗遲、發棵晚、成熟遲、粒重降低,導致減産,是東北地區的主要低溫冷害。

    障礙型冷害:指農作物處在孕穗、抽穗、開花時期,溫度短時間明顯偏低,影響生殖生長的正常進行,使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受阻,甚至完全不能受粉,導致空殼,降低産量的低溫冷害。通常以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小于20℃為標準。此外,如果延遲型和障礙型兩者同時出現,則稱為“混合型冷害”。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