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山西省保護性耕作小麥抗旱增産效果顯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8日   來源:山西日報

    2008年冬季以來,我國北方地區遭受嚴重旱災,山西省是受旱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儘管如此,山西省實行保護性耕作的345.9萬畝小麥2009年仍喜獲豐收。據山西省農機局近日發佈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09年這些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區域較傳統耕作增産小麥1.78億公斤。

    夏收過後,山西省農機局對山西省保護性耕作小麥産量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實施一年一熟小麥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推廣項目的堯都等十個縣(市、區),保護性耕作小麥今年平均畝産135公斤,比傳統耕作平均畝産92公斤增産46.7%;實施小麥玉米或豆類一年兩熟保護性耕作的永濟等十個縣(市、區),保護性耕作小麥今年平均畝産342公斤,比傳統耕作平均畝産299公斤增産14.3%。2009年,全省小麥保護性耕作示範面積為345.9萬畝,依次推算,共增産1.78億公斤。

    提高土壤含水率是保護性耕作的重要功能。測量顯示,實行保護性耕作土壤含水率比傳統耕作普遍高出2個百分點以上,因此抗旱效果明顯,苗情較好。2009年夏季復播種中,由於保護性耕作土壤含水量高,大多數保護性耕作示範田都能適期播種,而且出苗率高。

    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少耕、免耕、深松、作物殘茬管理和化學除草技術的應用,盡可能多地保持作物殘茬覆蓋地表,減少土壤水蝕、風蝕,是一項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耕作技術。從1992年開始,山西省便從澳大利亞引進保護性耕作農業技術,並在山西省5個不同類型區域進行了機械化保護性耕作試驗研究、技術創新和示範推廣。經過十多年示範推廣,逐步形成了以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少免耕施肥播種、化學除草和病蟲害防治為主要內容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和機具系統。

    山西省屬嚴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加上省內山多川少,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也是中國農業生態最為脆弱的省份之一。實踐證明,發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是解決山西農業問題的現實途徑。因此,山西省已經對發展保護性耕作做出長期規劃,到2015年,全省65%以上的旱地將普及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規模達到1500萬畝以上,糧食生産效益提高15%以上,使全省農業基本形成以保護性耕作農業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農業新格局。(記者 段偉華)

 
 
 相關鏈結
· 山東:小麥農機手跨區作業將獲氣息短信服務
· 專家支招:小麥抽穗揚花期注意三點
· 專家建議:應加強小麥生産田間管理
· 陜西省氣象專家提醒近期要注意做好小麥春灌工作
· 農業部:當前小麥苗情總體較好 豐收仍需過"六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