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長江中下游等地晴熱少雨 稻區需防範高溫危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14日 08時35分   來源:中國氣象報/中國天氣網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8月13日發佈的農用天氣預報獲悉,未來十天,我國長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區東部稻區將出現晴熱少雨天氣,不利於農業生産,氣象專家建議上述地區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減高溫危害。

    據悉,目前,我國江淮、江漢及江南東部一季稻處於分蘗至孕穗抽穗期,西南地區一季稻處於抽穗至灌漿階段;江南大部晚稻處於分蘗期;長江流域棉花處於開花期。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消息,未來十天,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四川盆地東部將以晴熱少雨天氣為主,大部地區將出現3~5天日最高氣溫在35℃~37℃的高溫天氣,不利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季稻幼穗分化和授粉結實,還易導致棉花落花落鈴、晚稻分蘗受阻。同時,四川盆地東部部分地區旱情將顯現,局部地區一季稻將出現“高溫逼熟”,導致粒重下降,影響産量形成。

    氣象專家建議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西南地區東部稻區應採取噴灌、日灌夜排、灌深水等以水調溫措施,降低田間溫度;同時,噴施葉面肥,增強植株耐高溫能力。

    另外上述地區也要加強棉田管理,早晚及時對棉田進行澆灌,防止高溫造成棉花蕾鈴大量脫落;對果園可採取園內鋪雜草、秸稈等措施降溫和保持土壤濕度,並適當增施有機肥,防禦高溫危害。(記者 欒菲 通訊員 李祎君)

    【科普鏈結】

    水稻高溫熱害防禦對策

    近年來,由於工業化程度加劇及人類活動的增加,導致全球氣溫逐漸上升,災害性氣候頻繁發生。在我國長江流域,每年都會出現持續性的高溫天氣,這種高溫天氣的持續發生給雜交水稻的生産造成了嚴重危害。2006年江淮地區和江蘇南京地區再次受到了高溫熱害,受災面積達百萬畝。為避免水稻生産受到高溫熱害影響,現簡要介紹高溫熱害的成因及其防禦措施。

    高溫熱害的成因及發生特點

    水稻在含苞、抽穗期對溫度極為敏感(即抽穗前後各10天),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日平均溫度30℃以上就會産生不利影響。孕穗期如遇35℃以上的持續高溫,水稻花器發育不全,花粉發育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揚花期如遇35℃以上高溫就會産生熱害,影響散粉和花粉管伸長,導致不能受精而形成空殼粒,造成結實率下降,千粒重偏低,甚至絕收。

    由於雜交水稻是長江流域的主導種植作物,種植規模大,品種多,高溫熱害的發生有如下特點:

    受災面積大2003年,安徽來安縣50多萬畝水稻中就有40多萬畝受災,絕收面積達5萬畝以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2006年僅滁州、合肥、六安、巢湖等4市受高溫熱害面積就達200萬畝左右,其中嚴重受災達50萬畝。

    品種、組合間有差異由於水稻各品種自身的遺傳特性決定其對溫度的耐受範圍是不同的,因此高溫熱害對各品種的危害程度是有差異的。一般情況下,粳稻或含有粳稻基因的親本組合高溫熱害較秈稻危害重;雜交稻高溫熱害較常規稻危害重;不含有耐熱基因的品種較含有耐熱基因的品種危害重。

    高溫熱害的防禦措施

    選用耐高溫的品種,適時播種移栽不同品種對高溫熱害的受災程度有一定差異。農民在生産中首先應選擇高産耐高溫品種,以減輕高溫對品種灌漿結實的影響。如耐高溫品種紅良優166、紅良優5號等,2003年~2006年在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大面積推廣種植,表現出耐高溫、抗旱性強、産量高、綜合性狀好等特點,深受農民歡迎。其次,應根據往年高溫情況,適時播種移栽,使一季中稻的最佳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中旬,以有效地避開7月下旬至8月上旬存在的常發性的高溫伏旱天氣。

    科學水肥管理,及時採取應急措施當水稻處於抽穗揚花期時,如遇可能形成熱害的高溫時,一是採用日灌夜排或噴灌的措施,以降低穗層溫度,保護作物不受高溫熱害。據上海市氣象局試驗,當穗周圍氣溫為32.7℃,相對濕度為71%時,灌8厘米水層後,穗部周圍氣溫降為31.2℃,相對濕度增至83%。二是採取根外噴肥方法。根外噴施3%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外加旱地龍、美洲星等營養液肥,可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有減輕高溫熱害、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的效果。三是採取補救措施。對受害較輕田塊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增加粒重,減少損失;對結實率特別低且受害較早的田塊,可適當追肥,促使高節位芽速發成穗。(中國天氣網)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