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降水誘發病蟲害 內蒙古甘肅馬鈴薯種植業受衝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8月22日 08時40分   來源:中國氣象報

    報道 近期,一場罕見的馬鈴薯晚疫病在甘肅、內蒙古等馬鈴薯主要産區集中暴發。內蒙古自治區的種植戶武潤友種植了1000多畝馬鈴薯,半個月之前還是綠油油的一片馬鈴薯田,現在植株已經枯死,變成黑褐色。

    內蒙古甘肅出現罕見馬鈴薯晚疫病

    每年國慶節前後是馬鈴薯收穫的時節。

    “今年的晚疫病來得突然,而且病菌很厲害。發病的馬鈴薯一天一個樣,葉子由綠變黃,由黃變黑,直至枯死,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 武潤友説。

    據甘肅省植保植檢站副站長陳琳介紹,今年甘肅馬鈴薯種植面積約為1100余萬畝,目前,距離馬鈴薯收穫時節還有50多天,預計今年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面積將超過800萬畝。

    據農業部病蟲害測報處信息,8月初各地調查病株率,一般田塊為0.2%-10%,內蒙古自治區的興安盟、杭錦後旗和河北承德圍場及甘肅臨夏嚴重田塊達20%-45%,山西忻州、甘肅定西個別田塊達90%-100%。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王純枝介紹,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屬於馬鈴薯的主要病害,病菌會“侵蝕”馬鈴薯的葉片、莖部和塊莖,導致葉片萎蔫、發黑,薯塊腐爛,植株枯死。當條件“適宜”時,晚疫病會迅速暴發,從開始發病到馬鈴薯枯死,最快不到半個月。

    晚疫病的病菌有其獨特的“立體式”傳播途徑,最普遍的是接觸性傳播;除此之外,在空氣中,它可以借助氣流傳染其他健康的植株;在土壤中,可以借助降水、澆水或土壤水分的擴散作用在土壤內移動傳播;起壟、耕地等農業操作也有助於它的傳播。

    而晚疫病的影響和危害還不止這些,有些薯塊未在田間發病,成熟時外表看似健康,但在貯藏期卻突然發病,最終爛在窖裏;另外,潛伏在種薯中的病菌,通過種薯,將晚疫病“遺傳”給下一代,會繼續影響下一年種植。

    降水頻繁誘發晚疫病暴發

    據甘肅省農牧廳信息,甘肅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流行程度是近十年來最為嚴重的一年。截至8月中旬,全省馬鈴薯晚疫病已發生646萬畝,是去年同期246萬畝的近三倍,其中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的定西市發生237萬畝,隴南市發生108萬畝。

    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凡是種植馬鈴薯的地區,都有可能出現。為何今年病害如此嚴重呢?是什麼因素誘發了晚疫病的集中出現呢?

    王純枝解釋説,晚疫病發病主要需濕度和溫度兩個條件。一方面,晚疫病的病菌喜歡日暖夜涼條件,可在13℃~30℃的溫度下生長,最適溫度為20℃~23℃。我國大部分馬鈴薯種植區生長期的溫度均適合於該病發生,所以病害發生的輕重關鍵取決於濕度條件。“多雨、田間濕度達到85%以上是誘發晚疫病暴發重要的因素。”王純枝説。

    今年7月中旬以來,我國華北、西北等夏播馬鈴薯主産區降水較常年偏多,適溫高濕條件易於滋生病害,加之田間菌源充足,為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流行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今年馬鈴薯主産區的豐雨期恰與馬鈴薯開花至塊莖膨大的易感病時段高度吻合,導致馬鈴薯晚疫病暴發。

    另外,據農業部病蟲害測報處信息,今年我國夏播馬鈴薯主要有費烏瑞它、隴薯、青薯、晉薯和克新等品種,其中約六成的品種抗病性差;且華北和西北馬鈴薯産區較為集中,區域內連年種植,田間管理較為粗放。因此,馬鈴薯種植品種和種植方式也成為晚疫病流行的誘發因素。

    王純枝説,2007年和2009年,甘肅省也曾發生過較為嚴重的馬鈴薯晚疫病。但是,今年晚疫病發病時間早,比2007年和2009年分別早了10至15天。

    未來仍有降水 需加強監測防範

    在關注到北方大部出現了持續多雨天氣後,中國氣象局與農業部于8月9日聯合撰寫了《北方三代粘蟲和馬鈴薯晚疫病將中等至偏重發生,需加強防控》的預警信息,並通過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節目及時發佈,取得了良好的服務效果。

    據甘肅省農牧廳信息,截至8月14日,甘肅省累計完成防治面積466萬畝,佔應防治面積的90%左右,初步遏制了馬鈴薯晚疫病流行危害態勢。

    王純枝説,當前,正處於夏播馬鈴薯塊莖膨大期,也是産量形成的關鍵階段。而8月下旬仍為西北、華北馬鈴薯晚疫病發生高風險時段,需加強監測和防範。根據中央氣象臺的預報,8月下旬,西北地區東南部、華北中部降雨量有15~25毫米、局部地區達40~70毫米,華北南部雨量有50毫米~90毫米,天氣條件仍然有助於晚疫病的發生、擴展和流行。

    專家建議,在種植馬鈴薯之初,應選用抗病的品種,種植無病的種薯;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適期早播,且不宜過密;合理施肥,促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在目前産量形成的關鍵階段,應及時深埋或燒燬中心病株或摘除病葉,對結薯植株適當增加培土成高壟,減少薯塊受侵染的幾率。同時,加強病情監測,及時發現中心病株,噴藥保護全田。“封鎖和消滅中心病株是大田防治的關鍵。發現中心病株後應立即噴藥,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噴藥。”

    王純枝説,“為防止抗藥性的産生,建議幾種藥劑輪換使用。”(記者 高琳 通訊員 姜月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