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是重陽節,這一天恰逢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正值秋冬過渡之際,天氣逐漸寒冷,氣候日趨乾燥,晝夜溫差很大,公眾須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自古以來就有在重陽節祭祖、登高和開展敬老活動的習俗。今年重陽節和霜降節氣為同一天,大家在登高看雲海、賞紅葉之時,應特別注意防寒保暖。
重陽登高需防寒
説起重陽,人們想到的不僅僅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佳話,更有登高望遠,遍插茱萸的風俗習慣。重陽登高,不但能感受濃重的傳統文化,還能在不同的地域山川中領略大自然的美景。除了奇峰雲海,日出佛光這些獨特的高山景觀之外,10月下旬京津地區、河北北部、河南北部、山東中西部紅葉正好,大家可以欣賞到如火似錦的紅葉。
不過,在登高出遊之時,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因為這一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雖然仍然秋高氣爽,但是進入霜降節氣之後,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黃河以北地區天氣漸冷、初霜出現,就連南方地區也步入秋涼時節,冷空氣往往接踵而至,引發氣溫驟降。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天,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天氣晴朗,適宜登高賞景,但冷空氣的影響仍未結束,今天早晨,東北、華北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降至零下,華北大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也在5攝氏度以下。山區由於海拔較高,氣溫通常比平原地帶低,提醒大家登高出遊之時注意防寒保暖。同時,新疆北部、內蒙古東北部、青海中部、西藏東北部和西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雨)或雨夾雪,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江漢、湖南西北部、福建大部、廣西西部、海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陣雨,出行需防雨。
霜降養生要三防
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的影響。再加上今年霜降節氣恰逢重陽節,應特別關注家中老人的健康。
中醫專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鬱、防寒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
秋燥表現為口乾、唇幹、咽幹、便秘、皮膚乾燥等。因此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滋陰潤燥食物。晚秋時節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羊肉和豆類等;還要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集體活動。另外,這個季節不是人人適合“秋凍”。對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應及時關注天氣,按時增減衣服,以免濕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秋收秋種需抓緊
霜降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滿地秸稈拔個盡,來年少生蟲和病”。收穫以後的莊稼地,都要及時把秸稈、根茬收回來,因為那裏潛藏著許多越冬蟲卵和病菌。華北地區大白菜即將收穫,要加強後期管理。
另外,霜降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乾季,要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記者 葉海英)
關於霜的氣象科普知識
初霜凍和終霜凍
霜凍是指在溫暖的季節裏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或0℃以下,使作物受到傷害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現的霜凍叫初霜凍。每年入秋後第一次出現的霜凍,稱為初霜凍;每年春季最後一次出現的霜凍,稱為終霜凍。
白霜和黑霜
白霜是指當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較多,氣溫低於0℃,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的物體上凝華,形成一層白色的冰晶現象。
有的時候地面溫度降到0℃以下,但由於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含量少,地面沒有結霜,這種現象稱為黑霜。
霜和霜凍
霜和霜凍是秋冬季節的天氣現象。
霜是由於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即氣層中地物表面溫度或地面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過飽和部分在地面一些傳熱性能不好的物體上凝華成的。霜凍是白色冰晶,其結構鬆散。一般在冷季夜間到清晨的一段時間內形成。形成時多為靜風。
凍雨和霜凍
凍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見到的一種天氣現象。當較強的冷空氣南下遇到暖濕氣流時,冷空氣像楔子一樣插在暖空氣的下方,近地層氣溫驟降到零度以下,濕潤的暖空氣被抬升,並成雲致雨。當雨滴從空中落下來時,由於近地面的氣溫很低,在電線桿、樹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會凍結上一層晶瑩透亮的薄冰,氣象上把這種天氣現象稱為“凍雨”。
凍雨多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時期。中國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中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