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生活
 
專家解讀:浙江重慶為何酷暑難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30日 09時13分   來源:中國氣象報

副高穩定致浙江酷暑難消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汪玲玲
專家:浙江省氣象臺副臺長樓茂園

“晴熱劇”連播,高溫“烤”驗不斷。7月以來浙江省降水顯著偏少,高溫日數多、強度強,蒸發量大,氣象乾旱發展迅速。7月24日,除了沿海島嶼外,浙江省36個縣(市、區)最高氣溫超過39℃,14個縣(市、區)突破40℃。其中,奉化最高氣象達42.7℃,超過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而杭州也“高燒不退”,40.4℃的最高氣溫刷新了同期最高紀錄。

根據氣象資料統計,7月以來浙江省平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2%,為近20年最少。

高溫讓浙江的老百姓充分領略到副熱帶高壓的“殺傷力”。從天氣圖上來,從太平洋上伸過來的副熱帶高壓,穩定地覆蓋了整個浙江。樓茂園認為,首先主要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偏強。副熱帶高壓就是從赤道飄過來的一個熱氣團,面積有幾十個浙江省那麼大。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地方盛行下沉氣流,從高空往下沉的氣候一般都出現增溫的現象,越接近地面的地方溫度越高。

第二個原因是前期降水太少,地面乾燥,造成升溫迅速。“今年浙江‘出梅’比較早,地表含水量比較低,在陽光照射下比較容易升溫。”樓茂園説。此外,城市的熱島效應也是一個次要的因素。

樓茂園認為,今年副熱帶高壓本身就處在年代際偏強的階段,尤其是7月份以來明顯偏強。在往年,副熱帶高壓每到兩周就會有一個減弱增強的變化,浙江省各地會出現午後雷陣雨,給夏天帶來一絲清涼。但在今年,這種變化卻不明顯。這是因為,“副熱帶高壓周邊的天氣系統沒有配合它,打亂了它強弱變化的節奏。”樓茂園説。

副熱帶高壓盤踞,熱在三伏,無處可尋“退燒藥”。據目前天氣形勢分析,這場防暑持久戰還要繼續打下去。氣象部門提醒公眾,應儘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特殊地形讓重慶熱量難散發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任俊 通訊員 何慧根 李紅
專家:重慶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焱

7月25日,重慶市氣象臺再次發佈“高溫紅色預警”。網友調侃説,在重慶要小心摔倒,因為會被地面“三級燙傷”。近期高溫天氣一再成為重慶市民關注的熱點

6月中旬以來,重慶在6月14日至24日、6月28日至7月18日先後兩次出現連晴高溫天氣,平均氣溫分別較常年同期偏高4.5℃和2.9℃。此後,高溫並沒有停下繼續肆虐的腳步。大暑之後,第三波熱辣天氣再次來襲。7月25日,全市有29個區縣超過37℃,有13個區縣超過40℃。

針對近期連晴高溫天氣的成因,張焱解釋説:“6月中旬,副熱帶高壓西伸加強,控制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了重慶的第一階段高溫。7月以來,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主雨帶位於我國北方地區,重慶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就形成了7月以來的高溫天氣。”

重慶市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2013年主汛期以來(6月1日至7月23日),全市平均氣溫達27.9℃,較常年同期顯著偏高2.3℃,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二高,僅次於1961年(28.3℃)。大部地區平均氣溫26℃至29℃,較常年同期偏高1℃至3℃,而全市極端最高氣溫42.3℃則出現在6月20日。

此外,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北、東、南三面均為山區,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重慶風速較弱,出現靜風的頻率高,不利於熱量的散發。同時,因下墊面改變、人類活動産生的熱氣排放等形成的城市熱島效應,也是造成重慶高溫的原因之一。

張焱指出,持續性的高溫天氣危害極大,不僅易造成農田乾旱、農業減産,甚至絕收,還會造成大面積的工程缺水、人畜飲水困難、引發森林火災等。

俗話説:“一澇一條線,一旱一大片。”持續性的高溫加速了地表水分的蒸發,容易造成乾旱。據史料記載,重慶近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發生在1936年至1937年。從1936年6月起到1937年5月,歷時300余天未下大雨,致使田土開裂,莊稼顆粒無收。氣象部門監測顯示,2013年主汛期以來,重慶平均降水量為26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兩成,氣象乾旱在7月初開始露頭並持續發展。目前,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有氣象乾旱,涪陵、萬盛、武隆、彭水、豐都和南川達中旱級別。

張焱介紹,8月初重慶有望迎來一場降雨,對連晴高溫將有一定的緩解,但8月上中旬天氣還是以晴熱高溫為主。他提醒,要加強連晴高溫期間的水、電調度,保障城鄉供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儘量避免在高溫條件下的露天作業;要加強火情監測,防範森林火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