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節氣,它表示炎熱的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氣溫也會逐漸下降。由於近期東北頻繁降雨,南方地區又有颱風“潭美”攜風帶雨,全國多地涼意初顯。
暑氣漸消江南華南需防漬澇
“處暑”是代表天氣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處暑過後,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開始大步南撤,但也絕不肯一下讓出主導權,所以在它控制的地區,還會不時出現高溫天氣。不過,今年由於第12號颱風“潭美”的登陸給我國江南華南地區帶來風雨天氣,緩解了南方前期的高溫乾旱,但同時也要防範旱澇急轉的局面出現。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預計未來三天受“潭美”影響,華南、江西西部、湖南、江漢、黃淮南部、江淮、貴州、雲南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南中部和南部、貴州東南部、廣西大部、廣東西北部和南部沿海、雲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中央氣象臺23日06時繼續發佈暴雨黃色預警。23日至25日,西北地區東北部、黑龍江、吉林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累計降雨量有10~40毫米。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節令的這種變化,自然也在農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實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氣候變化的直接描述。
晝夜溫差加大日常起居防秋燥防感冒
總的來看,“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幹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止感冒和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週到。比如,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老鴨味甘性涼,有利於緩解秋燥。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説,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作物漸次成熟注意搶收晾曬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裏,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佈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對農牧業生産不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穫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準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處暑”以後還是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記者 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