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有細心民眾在中央氣象臺微博賬號發佈的颱風預報中發現,以往的常見的“熱帶風暴‘羅莎’”,已經披上了“新外套”,被稱為“颱風‘羅莎’(熱帶風暴級)”。
根據中國氣象局規定,自11月1日起,在颱風預報預警服務信息中,針對強度達到熱帶風暴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要統一使用“颱風”用語,而不再根據熱帶氣旋不同強度分別使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強颱風”和“超強颱風”等級用語。
“根據國際慣例,依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預報處處長黃卓解釋説,“但我們發現,在為公眾提供服務的時候,普通民眾理解和接受起來頗有難度。”
在網絡搜索引擎上打出“熱帶風暴”和“颱風”,不少網民都在“跪求解釋”:“颱風和熱帶風暴有什麼區別?”“颱風和熱帶風暴是一回事嗎?”“熱帶風暴是颱風的別稱嗎?”
本報記者對市民隨機進行街訪,面對“你了解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風暴和颱風的區別嗎”的提問,來自湖北的蔣夢曉説:“熱帶風暴不是颱風嗎?強熱帶風暴會帶來颱風吧,我一直認為是這樣的。”市民陳禎回答:“應該是颱風登陸之後,就改稱為熱帶風暴。”
黃卓説:“氣象服務的目標是普通民眾。從服務需求和效果上,我們對颱風用語進行了統一,希望能使我們的預報更好地被民眾理解和接受。”據悉,新規範參考了美國的颶風服務用語。在美國,颶風被分為五級,稱謂比較統一。
而在新規範中,“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等並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而是標注在颱風名稱後面的括號內表示強度,例如“第29號颱風‘羅莎’(熱帶風暴級)”。據悉,目前的規範還是臨時性的,中國氣象局將通過這段時間的服務效果,積累經驗,可能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將會推出比較成熟的針對颱風對外服務規範用語的方案。
黃卓説:“我們還會繼續加強科普宣傳,讓公眾理解氣象知識,也會認真分析服務需求,根據百姓的需要作出調整。”(記者 趙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