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2008年高考方案公示後,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記者9月28日採訪了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王斌泰,請他對一些焦點問題進行解答。
焦點一:理化不統考,是否不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
疑問:新方案沒有將物理等傳統的重要學科列入統考,而是列入學業水平測試,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從院士到一些家長都認為,此舉削弱了理科,不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不利於國家科技的發展。
解答:王斌泰説,有人認為高考只統考三門,是不重視理化,這其實是一種誤讀,可能因為他們不了解高中課改,或沒有全面了解2008年高考方案。我不認為新方案削弱了理科,這個問題要全面分析。首先,按過去“3+2”的高考模式,統考5門,其它幾門課雖然要通過會考,但與新方案比較,會考比學業水平測試的要求要低,現在是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將理化和其他學科同樣列入學業水平測試,是試圖改變過去中學為適應高考産生的偏科現象。高中是打基礎的階段,每一門都不能偏,都要學。而且,雖然7門學科都是學業水平測試,但是物理、歷史是必選之一,從某種程度來講是強化了物理、歷史,有利於人才的培養。這樣一來,選物理的學生數量至少達到50%,按過去的模式可能只有兩三成學生選物理,現在的總量大大增加了,對理科發展是有利的。
更重要的是,新方案的評價方式與過去不一樣,過去是計分,學生往往分分計較,所以要“死揪”,要死記硬背。現在採用等級評價,減輕了學生負擔,讓學生在中學期間有時間去思考一些問題,有利於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
焦點二:新方案是否加重了學生負擔?
疑問:新方案中10門課都要考,是否加重了學生負擔?
解答:關於學生負擔問題要理性地看。凡是進入學校讀書的,要接受每一門知識,這本身就有負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人成長也是如此,沒有壓力成不了才。所以中學階段應該有合理的壓力,我們要減輕的,是不合理的、超負荷的壓力,要改變把孩子搞得很苦、沒有時間休息的狀況。關於負擔問題有兩個極端,一是什麼都不考,二是每一門都統考,我們的新方案試圖在這兩個極端中間尋找一個相對合理的平衡點。
焦點三:新方案是否會造成不公?
疑問:有人認為,2008方案會對蘇北的學生不公,對理化好的孩子不公,對男生不公。
解答:王斌泰説,2008年高考方案是針對全省所有的學生設計的,要對所有的學生負責。有人認為對農村的孩子不公,對男生不公以及對理化好的學生不公,這是對方案的不全面理解造成的。表現在英語上,有人説農村的英語教師少一些,在英語的競爭上比不過城裏的孩子。如果有人這樣問我的話,我就會問他:英語是今天才考的嗎?你已經知道了過去存在著差距,為何不去加強呢?如果説這屆學生吃虧了,那能允許以後每屆學生都吃虧嗎?這樣就逼著這些競爭不過別人的地方去改變現狀,更好地去充實英語教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人認為,女生在語言上比男生有優勢,只統考語數外三門,男生吃虧了。實際上,我們把近三年高考的語數外成績全部調出來,看外語和語文、數學哪個關聯度更大,結果表明,外語好的一般數學都好,而語文卻不一定好。(記者 任松筠 宋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