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3年的上海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由過去的“會場版”升級為“劇場版”。1月25日,由上海市科教黨委、市教委、大劇院藝術中心、“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辦共同主辦的“相約上海大劇院———名團名劇名曲公益演出季”宣佈啟動。從3月5日至27日,首批2萬多名莘莘學子將以50元的公益性票價進入上海大劇院,欣賞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劇院和上海民族樂團精心推出5台14場經典作品原汁原味的演出。
場團合作:藝術教育新品牌
看著面露興奮之情的高校教師和學生代表,大劇院藝術中心總裁方世忠感慨:“1999年我在大學通過半價買到一張漢堡芭蕾舞團演出票,才第一次走進大劇院。如今身為城市核心演藝機構的運作者,我們除了力推藝術原創和高端演藝産品外,心底最大的情結就是讓更多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用低廉的票價,享受精彩毫不打折的精品,最應該做的就是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搭建公益藝術教育平臺的責任。”
這是2007年上海高雅藝術進校園的重點項目,也是一個旨在為申城學子解藝術之“渴”的常年化、系列化、大規模的工程。名團名劇名曲公益演出季今後定於每年3月和9月舉辦春秋兩“季”,它以滬上四大音樂舞蹈院團的品牌性、保留性劇節目為內容,以大劇院一流的舞美、燈光和聲效環境為保障,通過公益性票價加教委補貼的手段,每年將為5萬學子進入一流藝術殿堂降低門檻,讓他們得以領略中華精品藝術和高品質的劇院演出的魅力。
虛擬團隊:公益項目新運作
"名劇名團名曲公益演出季"走出了以往劇場、院團組織普及演出各自為陣,成本高、規模小、無品牌、難持久的窄圈,最大程度整合了滬上精品音樂芭蕾演出的資源。近日,它還抽調了上交、上芭、上歌和民樂團近10名藝術運作骨幹,組建了公益演出季虛擬工作團隊,對演出季實施品牌、策劃、推廣、營銷的一體化的運作。就拿每場演出印製的小小節目冊來説,選擇了學生喜愛的綠色做為主色調,還分別邀請各個院團的專家,就演出的每一部交響、芭蕾、歌劇、民樂作品和相關藝術樣式,撰寫了深入淺出的欣賞"小貼士"發給學生,人手一冊,從中享受到位的觀劇服務。
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王甫建面露喜色:"以前各大院團搞普及單挑獨打,懷著一顆熱心,卻難以成大氣候。現在用整體品牌化的方式探索公益項目的運作,觀眾、劇場和院團三方受益。公益演出季可以成為院團培育鍛鍊演藝新人的平臺,廣大學生藝術教育的基地,劇院做好公共文化服務的'窗口'。一座城市崇尚藝術、尊重觀眾、著眼長遠的文化胸襟,從中可以得到生動的體現。" 走進劇場:學生藝術新體驗
到場的藝術家們表示,整整13年的上海高雅藝術進校園,一直以"壓縮版"或"小分隊"的方式在校園舉行。這種形式對學生接觸高雅藝術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學校場地條件,他們往往很難在校園裏原汁原味地呈現一部精品所應有的音響、舞美條件。著名指揮家陳燮陽激動地表示:"我就曾指揮樂團在學校禮堂、甚至食堂演奏,有一年冬天在沒有空調的會堂獻演,演奏員們凍得瑟瑟發抖,水準發揮難免打了折扣。我們都是從年輕走來,深知音樂對潤澤生命、啟迪人生的巨大作用。現在演出從'會場版'升級到'劇場版',是高雅藝術進校園的一種'換位'實現形式,對藝術如饑似渴的學生將在一流的演出環境中獲得更完整、優美、高尚的藝術體驗,這對培養一座城市未來高素質的高雅藝術觀眾,太有必要了!"
復旦大學一位教師説,從復旦打車到人民廣場都要將近50元,如今進大劇院看一場經典演出才50元,而且通過教委補貼25元,大學再為剩下的25元解決近半的費用,學生實際花費極低,就能看到最好的節目,可把大家高興壞了。據了解,每年30場演出,將使全市每年近百所大中學校的5萬學子走進上海大劇院欣賞經典演出。很多大學生與舞臺精品藝術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將在這裡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