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18日,是第30個國際博物館日。為迎接博物館日的到來,各地博物館紛紛推出展覽“招牌菜”——
●各地推出特色“招牌菜”
今年是奧運決戰之年。為迎接奧運,首都博物館舉行了“我看博物館”——公益攝影大賽,最終入選的90幅作品于18日展出。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則推出了“歷史的記憶——名人與和諧文化”展,北京炎黃藝術館等26家博物館也于18日向公眾免費開放。
上海以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與共同的遺産”為核心,舉辦講座,邀請知名學者剖析上海的考古遺址、城市建築、方言習俗等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産,並在各大高校設分會場。
西安舉辦第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工程評選活動,屆時有57個陳列展覽作為候選項目。
澳門博物館以全澳門博物館為主題,舉辦“博物館全接觸DV錄像比賽”,還設置遊客參與的“遊博物館過三關”抽獎活動。
●不斷發展中的中國博物館
據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國擁有約2300個博物館,包括綜合類、社會歷史類、革命史類、軍事類、名人類、藝術類、自然類、科技類、産業類、民族民俗類等多種類型。其中政府辦的佔9/10,民辦的有1/10。
北京、陜西、上海、廣州擁有博物館數量居全國前列。目前,陜西省已有153座,位列中國內地各省區市之首。
目前,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陳列展覽近1萬個,觀眾達1.5億人次以上。中國博物館學會秘書長袁南征指出,近年來,部分博物館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各地政府都在加大改建力度。正在改擴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未來將成為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袁南征説,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員數量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大約有6萬多人,其中還不包括兼職人員和志願者。人員配置正日益和國際接軌。
●引進來,推出去,求發展
據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博物館與海外交流也在不斷加強。目前,上海博物館正在舉辦美國藝術300年精品展,這是迄今來華規模最大、第一個全面反映美國藝術發展歷程的大型展覽。此後還將陸續推出瑞典銀器500年展、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精品展等。
今年9月北京將舉辦六大古代文明大型展覽,有來自全世界14家著名博物館的328件展品,涵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古羅馬、印度和美洲六大古代文明。這是世界六大古代文明第一次集中展出。
袁南征表示,通過中外交流,加強創意,強化展品的吸引力,提高服務水平,中國博物館與國外的差距正越來越小對海內外觀眾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趙珊 甘麗婭)
背景資料:國際博物館日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 王龍琴)今年的5月18日是第31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與共同的遺産”。
“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著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博物館現象最初萌發於人們的收藏意識。約在公元前5世紀,在希臘的特爾費·奧林帕斯神殿裏,有一座收藏各種雕塑和戰利品的寶庫,它被博物館界視為博物館的開端。在其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奇珍異物的收藏室。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後期出現。18世紀50年代,大英博物館的建立並首次向公眾開放,使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到18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博物館相繼建立,並向公眾開放,博物館的功能有了新的發展,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
1946年11月,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對博物館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公益性成為其首要職責。根據定義,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性永久機構。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關人類及其環境見證物當作自己的基本職責,為公眾提供學習和欣賞的機會。
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從1977年開始,國際博物館協會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併為每年的博物館日確定一個主題。從此,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今年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與共同的遺産”,旨在強調博物館在保護、傳承、創造文化遺産中的作用、責任以及與社會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