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教育部、國家語委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綠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
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明宇發佈了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的基本狀況,他指出,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生機盎然,和諧健康,語言文字觀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全社會開始形成共識,把語言看作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國民的母語意識在不斷增強。
據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王鐵錕介紹,2006年5月,國家語委發佈《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5)》及相關的數據,是中國第一次就年度的語言使用事態發佈報告,引起社會和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今後國家語委將每年發佈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以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向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2006年語言生活狀況的熱點領域和熱點問題包括少數民族語言工作和研究、奧運會語言環境建設、旅遊服務、産品説明書及醫療文書、方言及農民工語言;語文糾錯、辭書出版準入制度、人名用字問題、私塾讀經學校、海峽兩岸語言學術交流等。
根據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對若干媒體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得知,2006年漢字使用穩中有變,覆蓋語料80%的字數比2005年多了10個,達到581個。使用的前2500個漢字中,有331個是現行一級常用字表中沒有的,這説明需要根據新時期的用字情況,對已有漢字規範及時修訂調整。詞語使用機構名、人名、地名等低頻詞變動較大,計算機自動分詞統計表明,專有名詞數量佔詞語總量94.86%,説明名詞是語言信息的主要負載者。字母詞已經成為漢語詞彙的一部分,最經常、最主要的作用是指代和排序。
調查還發現,網絡用字情況與一般媒體相近,但是網絡內部,例如網絡新聞、BBS、博客等不同方式之間語言差異很大。
經過驗證查實,2006年出現漢語新詞語共171條,包括“八榮八恥”“草根網民”“急婚族”“考霸”“熊貓燒香”等。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已經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記者 李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