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8月22日開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2日   來源:北京日報

 

民國初年信差推著郵包車走街串巷送信。當時的信差薪水很高,選拔嚴格,大多掌握一些外語詞彙。(記者 方非)

中華蘇維埃政府設立的郵政總局。

    古老的驛站、清脆的駝鈴,滾滾黃沙掩埋了無數輝煌的歷史,卻無法遮擋人們探索的目光。

    今天,位於長安大戲院東北側的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正式開館,它用7個展區、數千件文物和郵票,回顧著這段流淌了3000多年的郵政歷史。

    古代郵政屬於皇家特權

    一片片古老的甲骨文,篆刻著普通人無法識別的象形文字,堆放在入口的展櫃中。

    這些甲骨文出土于河南殷墟,記載了當時關於郵驛通信的記錄。這是現今最早關於郵政的文字記錄。據博物館綜合業務處處長助理謝成章介紹,因為主要是通過驛站傳遞信息,所以古代郵政又叫郵驛,是一種官方通信系統。

    據《周禮》記載,殷商時期就出現了驛站,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古代的郵政專指通信系統,功能單一,並且是皇家獨享,用來傳達中央指令和重大軍情、疫情。到了宋代才開始私帶一些官員書信,“還得私下裏託人,不然是違法的。”謝成章説。

    古代驛站是郵政傳遞最主要的手段,有些重要驛站規模十分龐大,此次展出的漢代通往西部邊地的重要驛站“懸泉置”模型充分説明了這點。該遺址于1990年至1993年被發掘,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東60公里火焰山下,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它始建於西漢武帝徵和年間(公元前92年前後),隸屬敦煌郡管轄,與縣同級,主管東西往來郵件的傳遞及使者、官員、差役的過往接待事務。

    “這麼大規模,在古代絕對是‘五星級賓館’。”謝成章説。

    到了明代,郵政已極為發達。據史料記載,明代時期國家最高行政命令從紫禁城發出,通過全國1936處驛站,全長143700公里的驛道,層層下發到帝國每一個角落。

    展品中復原了古代驛站的佈局,建築由烽堡、塢院和馬廄組成,還有馬鞍、馬鐙、各種通行符節、令牌等實體文物,形象地描述了當時驛站的功能。宋金時期,秦檜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飛,金牌就是當時所用的通關符節。

    2000多公里“速遞”用7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運送楊貴妃喜歡的荔枝,大概就是有記載最早的郵政速遞業務了。”謝成章説。

    古代郵政幾乎都是用畜力運輸,馬匹用得最多。根據馬匹運輸速度,重要程度不同的信函分為三百里加急、五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這個裏數是指一天的行程,能用上六百里加急的一般是重要軍情和重大災害。當時每個驛站只負責30里路運輸,所有信函都是靠一個個驛站傳遞下去,每個信使都必須佩戴特定的符節或者令牌。

    歷朝歷代的中國疆域都十分廣大,一道命令從中央傳達地方最快需要多久呢?據介紹,最快的記錄誕生於清朝後期,“中法戰爭時期用了7天,從廣西傳到北京,2000多公里啊。”謝成章説。

    1884年8月,清廷對法宣戰,馮子材率眾奔赴廣西前線作戰。次年2月,法軍進攻鎮南關(今友誼關),時年近古稀的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被前線各路將領公推主持戰事,力撐危局。為了及時將前線戰報傳達中央,採用六百里加急文書晝夜不停傳遞,7天時間從廣西傳到北京,“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馬,這是有記載的最快記錄。”

    進入20世紀初,隨著西方先進技術的逐漸引入,火車、輪船、汽車逐漸取代了過去的畜力運輸,郵政在交通工具上邁入現代化,速度也越來越快。

    民間郵局出現在明代

    古代郵驛屬於皇家特權,根本不對普通老百姓開放,民間傳遞郵件十分困難,只能托即將遠行的親友或鄰居代傳,碰到戰爭年代,民間郵政更是異常艱難。這才有了唐代杜甫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到了明代,民間郵局才開始興起。史料記載,民間郵局(又稱“民局”,史稱“民信局”)于明朝永樂年(1402年)以後起源於浙江寧波,並逐漸向內地發展,19世紀中葉以後步入繁榮時期。民信局以商鋪為依託,前面冠以商鋪的名號,最常見的通稱“××信局”。實力強勁的信局,在外地設有分支機構。

    一間小木屋裏,桌上擺著紙墨筆硯,一位賬房先生正在揮筆疾書。“這就是清朝的民間郵局。”謝成章指著現場的一個模型説,當時很多老百姓不識字,常由賬房先生幫忙代寫家信。

    19世紀,隨著輪船航運業的興起,還出現了輪船信局。在閩、粵等省,專為出國華僑和親人提供匯款和通信服務的僑批局(閩方言稱“信”為“批”)也迅速發展。清光緒六年(1880年),旅菲華僑郭有品在閩南家鄉原龍溪縣流傳社開辦的民信總局,專營僑信、僑匯遞送業務,1928年1月18日停業。這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民間國際郵政。

    1896年3月20日,總理衙門奏請光緒皇帝擴充海關郵務,改為正式的國家郵政,光緒皇帝于當日即在此奏折上朱批“依議”字樣,這樣,清代國家郵政誕生了。民信局與其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由於機構分散,本小利微,無法形成全國統一的網絡,民信局終於在1934年之後漸趨消亡。展品中還展示了當時民國政府取締民信局的佈告。

    郵政史上的“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用“絲綢之路”書寫了一段運輸史上的奇跡,可誰又能知道近代中國也曾創造過一段輝煌的郵政歷史?這就是中國郵政史上著名的萬里郵路。

    從1914年到1918年之間,由天津郵局管轄,從天津出發,經北京,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北至恰克圖,西去烏裏雅蘇臺,經科布多、古城子、沙札獸至承化寺,再向南到烏納木河經海來縣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全長5000多公里(10125里),這就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旱班(陸路)郵路。

    它是近代郵政史上中國通向歐洲的“絲綢之路”。由於邊貿的興起,萬里郵路承擔著商品郵件的運輸,數量多,品種繁,還是當時中央政府連接西北地區直至新疆的行政大動脈。

    它穿越荒涼的大沙漠和茫茫草原,途經無人區和層層丘陵荒山,一路風沙瀰漫、野獸出沒。貨物先從天津用火車途經北京運抵張家口,轉為牛車。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變化,張家口至庫倫和恰克圖的郵路尤為艱難,僅張家口到庫倫就需要走50天,還必須趕在六、七、八月天氣晴朗。其他季節則使用馬車、騾車和駱駝,駱駝需要80頭至100頭組成龐大的運郵長隊。

    一幅詳實的地圖,配上當時的運輸照片,雖只看到大漠夕陽下,耳邊傳來陣陣駝鈴聲,各種艱辛惟有郵政的先輩們心中知曉。(記者 劉可)

 
 
 相關鏈結
· 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館
· 中國郵政在雲南首發《騰衝地熱火山》特種郵票
· 香港郵政推出面向內地中秋禮品專遞服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