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統計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著做做統計案例,期望從事導遊、翻譯等職業的學生可以選擇英語報刊閱讀或是初級旅遊英語,長大後有志於從事地學、環境、軍事等專業的學生則建議選擇海洋地理或是地理星系技術應用模塊……高中新課改的選修課設計首次透出濃濃的職業味兒,高一新生在選擇時,可提前考慮將來的深造或就業方向。
9月1日,北京市首批進入高中課改的新高一學生將開始體驗新課程,高中三年,在完成包括必修模塊、綜合實踐活動獲得116個學分之後,他們還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人生規劃,選修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獲得至少28個學分之後,才可順利高中畢業。
新教材的各門選修課都充滿職業味道。語文的選修課程包括詩歌與散文、小説與戲劇、新聞與傳記等五個系列,文理學生在必須拿到18個學分之後,今後期望從事新聞、文學、語言文字研究等職業的學生,還可以進一步在選修中體會詩歌、散文或通訊、人物傳記的創作。數學選修課囊括了信息安全與密碼、風險與決策、優選法與試驗設計初步等內容,小數學迷們還可通過“肺癌與吸煙有關嗎”等案例,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以往只在高校中見到的旅遊英語這次“現身”高中英語選修課,使想當導遊或翻譯的學生提早受到鍛鍊,而英語教學中設計的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等,對於期待成為外交官或新聞記者的學生會大有幫助。
在地理選修科目實驗方案中,記者看到了明確標注,“有志於從事地學、環境、農林、水利、經濟、管理、新聞、旅遊、軍事等專業的學生,將至少選修兩個模塊,獲得4個學分”。而思想政治課程中人生規劃的色彩更加濃厚,比如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産黨的高中生,建議選修“科學社會主義常識”;期望從事與國際政治相關專業的學生,建議選修“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希望繼續深造的學生建議選修“科學思維常識”;而畢業後不再升學的學生則應該選修“生活中的法律常識”。服裝設計、汽車駕駛與保養等課目使通用技術學科的職業色彩更加鮮明;歷史學科則出現了探索歷史奧秘以及世界文化遺産薈萃等選修課程,將給予有志於考古、文物研究等專業的學生提早鍛鍊和幫助;作曲、篆刻也出現在音樂、美術等學科的選修課“菜單”中。
雖然高中畢業的學分要求為144個學分,但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學生修習的學分越多,知識就越豐富,對於高考來説,知識越豐富越好。業內人士表示,新的選修課滲透出的職業色彩,將有助於高中生提早進行人生規劃,以及對自己今後期望從事的職業提早進行知識儲備、技能鍛鍊,這將避免目前出現的學生高考盲目選專業,就業缺乏專業能力的現象。(記者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