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的重大項目——《中國唐卡藝術集成》的示範本吾屯卷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首發儀式。
“唐卡”是藏語譯音,專指宗教卷軸畫,是以藏文化歷史和佛教經典所述為基本題材繪製而成的獨具特色的古老的繪畫藝術形式。唐卡最早發端于吐蕃時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在我國的青海、西藏、甘肅等地信奉藏傳佛教的民眾中廣泛流傳,在緬甸、泰國、印度等國也有流傳。作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文化産品,唐卡的産生與傳承是佛教中國化過程的一部分,它所蘊涵的宗教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民間性特點是其他藝術門類所無法替代的,歷來備受王公貴族、僧侶信徒、百姓民眾的珍視。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唐卡這一古老的藏族佛教繪畫藝術受到市場經濟影響和外來文化衝擊,其傳承和發展受到阻礙,優秀的傳統記憶傳承鏈條面臨斷裂的危機。近年來,隨著黨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重視,唐卡藝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06年,藏區的三大唐卡畫派和包括吾屯唐卡藝術在內的青海同仁縣“熱貢藝術”同時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于2004年確定對藏區唐卡藝術進行搶救性普查,並在此基礎上編纂出版《中國唐卡藝術集成》。2005年8月,作為唐卡藝術搶救工程的示範試點,青海省同仁縣吾屯村的普查工作率先展開。
今天放在記者面前的《中國唐卡藝術集成·吾屯卷》就是這次普查資料的濃縮。這本匯集了約10萬字、400幅圖片和1個多小時影像資料光盤的圖集,包括唐卡的分類、供奉、製作工序、繪製工具、唐卡藝人傳承脈絡等。同時還收錄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與唐卡有關的傳説與藝訣,全面展現了唐卡藝術與“熱貢之鄉”青海吾屯的歷史人文、自然環境、宗教信仰、民族生活之間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印證了唐卡是藏族人民生産、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組成部分。
據了解,《中國唐卡藝術集成》的青海玉樹“藏娘卷”和四川甘孜德格“八邦卷”目前已完成普查與編纂工作,雲南“迪慶卷”、甘肅“甘南卷”、“西藏卷”等項目業已進入方案設計與論證實施階段。
又訊中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的另一重大項目——《中國儺文化集成》的出版今天也花落人家,四川辭書出版社將獨家承擔該項目全部22卷的出版發行工作。《儺文化集成》面向全國二十多個極具代表性的儺文化集中地,包括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河北武安儺戲、安徽池州儺戲、湖南新晃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等,還有分散在各地的儺文化遺存,分卷出版。中國民協希望藉此為全面呈現21世紀中國民間儺文化的現存狀況,留下一筆珍貴的文化檔案。(記者 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