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春聯在中國已有千年曆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2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小康生活蕊中蜜、大富前程錦上花”“歲歲年豐添美滿、家家幸福慶團圓”“風和日麗春常駐、人壽年豐福永存”……新年前夕,人們通常會把精心挑選的春聯貼在門兩旁,並配以“福”字。

    民俗專家説,春聯也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起源於桃符,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春聯在我國已有千年曆史,至今不衰,是春節當中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民俗專家、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張仲介紹,春聯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變而來的。從周代開始,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挂桃符的習俗。後來桃符又漸漸簡化,以方形紅紙畫個桃形,再寫上“神荼”“鬱壘”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後,在這紅紙上寫些吉祥話,再修飾對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聯。到了五代十國時期,蜀後主孟昶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朝,春節貼春聯的民間習俗開始流行。但是,宋代時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是在明代。經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倡導,貼春聯成為過年必不可少的民俗。清以後,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張仲説,隨著時間的推移,春聯成為一個廣泛的概念,出現了很多附屬的品類,根據使用的場所,又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幾種,採用哪種春聯,多根據使用的場所來定。

    民俗專家説,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也漸漸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相關鏈結
· 天文專家:現行的“春節”僅有94年的歷史
· 專家解釋農曆年三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