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那麼,中國人是從什麼時間開始過春節的呢?專家介紹説,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親情、和睦、歡樂及對未來的美好祈盼是春節亙古不變的底色。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説,據有關資料記載,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説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叫“過年”。正式“過年”是從春節的前一天(除夕)開始的。除夕也就是每年的最後一天,這天人們都要“守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很豐盛的年夜飯。除夕夜裏,人們包餃子、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晚上零點一過,就是第二年的正月初一了。這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初一早上,人們起得很早,家家都要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都要穿上新衣服,跟上大人們去拜年。這時,大人們往往都要發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祝福他們又長了一歲。
從初二開始,大人們都要領著孩子,帶著禮物去走親戚,給長輩們拜年。大家在一起喝酒説笑、團團圓圓,送舊迎新,慶賀新一年的到來。這種傳統的慶祝活動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能結束。
專家同時指出,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