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2月17日專電(記者 來建強)廈門大學教授陳培愛認為,元宵節不僅熱鬧,而且自古以來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節可以説是一個中國的“情人節”。
陳培愛説,燈會是元宵節期間公共場所的主要活動。在古代,閨中女子是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的,但過節可結伴出遊,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男女青年交往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之機可為自己物色對象。所以,元宵燈節就成了中國古代男女青年或情人相會的日子,元宵節可以説是中國的“情人節”。這在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和民間戲曲中都不勝枚舉。
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北宋著名文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元夕》,詞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這首纏綿悱惻的元夕詞,就是當時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愛情生活的真實寫照。
在粵東和閩南民間廣為流傳的戲曲《陳三五娘》(又名《荔鏡記》)中,主人公明朝潮州城的五娘于元宵觀燈邂逅陳三,二人一見鍾情,五娘投荔與陳三示情,陳三磨鏡入府為奴。但他們的愛情遭到五娘家人反對,最後,陳三攜五娘私奔至泉州。還有在梅蘭芳曾演的戲曲《春燈謎》中,主人公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偶遇定情。
陳培愛説,在閩南、台灣等地,至今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希望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