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民俗學者:我國有20多個民族過清明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3月26日專電(記者魏運亨)民俗學者説,在我國有20多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掃墓祭祖、踏青春遊是基本內容,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域各民族的清明節仍是多姿多彩。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説,與西方人比較,東方人、特別是中國的漢民族,祖先觀念非常濃厚。這恐怕與起源於農業文明,農耕技術、家庭事業、宗親宗族等都講究世代傳承有關,也與儒家思想觀唸有關。因此,兩千多年來,在清明節追思先人,成為漢民族傳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烏丙安教授指出,受漢族文化的影響,北方的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南方的壯族、侗族、彝族、白族、畬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土家族、納西族、布依族、普米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烏丙安説,清明節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與漢族相比,有一些少數民族清明節過得更隆重、更有味。

    比如,壯族對祭掃祖先陵墓十分看重,屆時要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等到祖墳去上供,行拜禮;土家族在清明節這一天要上墳挂青,家裏要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説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風,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洗凈切細後,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春遊時,還逐漸加入了盪鞦千、放風箏、踢球、植樹等健身娛樂和環境保護等習俗。

 
 
 相關鏈結
· 浙江:民政部門24小時值班應對清明節祭祀活動
· 學者稱清明節是全球華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
· 民俗專家:清明節的文化內涵豐富多彩
· 瀋陽舉辦首屆清明文化節 倡導文明祭祀
· 專家稱清明最初是個節氣而非節日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