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浙江省2009年開始實行新課改高考方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17日   來源:浙江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06年,根據教育部部署,浙江省啟動了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下稱高中新課改)。目前,這項改革正在全省高中一、二年級全面實施。與這項改革相配套,需要對現行高考制度進行改革,浙江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先後召開省委常委會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新高考方案。上報教育部後,教育部又組織專家在杭進行專題論證,並正式予以批復。隨後,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新課改高考方案》,自2009年始在浙江省實施。

    一、實施新課改高考方案的起因

    (一)適應高中新課改的需要

    浙江省于2006年開始實行高中新課改試點,這是這次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原因。高中新課改以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為標誌,2004年開始試點,迄今全國共有山東、寧夏、廣東、海南、江蘇、安徽、福建、天津、遼寧等10個省(區、市)進行高中新課改試點。

    高中新課改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是:①強調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統一,體現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全面性;②重視學生有差異發展,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權,分設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實行模塊式教材、“走班制”教學和學分制管理;③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體現評價的過程性和綜合性。

    實施高中新課改後,必然要求高考進行相應改革。

    (二)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需要

    這是這次高中新課改和高考改革的深層次背景。目前,浙江省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中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2007年,浙江省高考錄取率為72.5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8%,初中升高中比率為94%。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不同類型的高等院校培養目標差異很大,單一的選拔模式很難適應高校人才選拔和培養的多樣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後,學生個體差異更大,所有的學生參加完全相同的考試科目與內容,對相當一部分學生會造成沉重的學習負擔。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已顯得比較緊迫。

    二、新課改高考方案的制訂過程

    高考關係千家萬戶。為使新課改高考方案貼近浙江省實際,科學合理,在浙江省政府領導下,早在2005年,省教育廳便組織班子積極開展各項調查研究工作。

    2006年3月開始設立專項課題,組織省內部分高校、中學的學科專家、教育研究工作者,討論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基本內容和工作方案。廣泛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收集省內外有關高中新課改和高考改革的信息。2006年8月-11月,先後到山東、寧夏、廣東、海南先行一步的省份考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情況。同時在省內圍繞“高考改革指導思想、文理分科問題、考試科目設置、會考與高考的關係、高考與綜合素質評價的關係、考試內容與命題改革、錄取方案”等,採用座談、討論和問卷的形式,深入開展調查。這期間,先後召開座談會23次,與會人員達500余人;發放問卷3800余份。由此形成了《外省基於新課改的高考改革方案情況彙報》和《2009年浙江省高考改革調研報告》。2006年12月下旬形成了浙江省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討論稿。

    為使方案更加科學合理,更能為社會各方面認同,從2007年1月起,由廳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考試院負責人帶隊,又分別到11個設區市廣泛徵求意見,先後召開座談會、論證會25次,與會人員600余人。人員包括市縣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中學校長和教師,學生和學生家長,高校和教育研究機構專家,命題專家,民主黨派代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

    在意見徵詢過程中,社會各界人士對方案的總體思路,特別是分類測試、分層選拔、分批錄取,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意見。根據各方面意見,省教育廳領導班子兩度研究,經過反復徵求意見,先後對方案進行了十多次修改,該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常委會研究後,就有關問題又先後召開了4個座談會聽取意見。2007年9月19日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報送浙江省新課改高考方案,11月17日教育部學生司組織全國專家對浙江省方案進行了論證。根據論證會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省教育廳再次就有關問題召開了高校的座談會,並深入部分中學進行座談調研,在此基礎上,對方案的個別內容進行了完善。

    三、新課改高考方案改革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新課改高考方案以現行的高考為基礎,主要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改革:

    1.改單一的統一選拔考試為學業水平測試(高中會考)、綜合素質評價和統一選拔考試三位一體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試評價體系。

    浙江省于上世紀80年代實施高中會考制度,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在社會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譽。新課改高考方案提出,在對現行的高中會考制度作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強化會考作為學業水平考試在高校招生中的作用:一是把會考作為統一選拔考試的基礎,確保學生各科都完成教育計劃規定的目標;二是採集學生會考成績進入綜合素質評價表,提供給所有招生院校,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三是由招生院校根據培養目標自主確定是否對相應學科的會考成績提出等第要求,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確。

    為推進素質教育,高中新課改對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新課改高考方案也把綜合素質評價引入高考,作為高校選拔新生的重要依據。綜合素質評價建立在學生成長記錄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內容涵蓋學生的品質與素養、學習能力、審美與藝術、運動與健康、探究與實踐、勞動與技能等六個方面,結果包括學業評價、項目測評、操行評語。評價結果經公示後採集確定的基本信息,形成《浙江省高校招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本信息表》,進入考生電子檔案,在學校投檔分數線上,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

    把綜合素質評價引入高考,是高考改革體現新課改理念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引導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改單一考試科目為分類設置考試科目。在現有文科、理科、藝術、體育等學科分類和實行高中全科會考的基礎上,繼續堅持以文、理兩大科類為主線,以“語文、數學、外語”三門課程為主體,根據高中新課改實際和各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差異,分三類設置考試科目。

    其中:

    (1)第一類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組合的基礎上,增考自選模塊,增加測試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現行的第一批錄取院校或專業自主決定是否選用此考試科目組。考試科目為“3+綜合(文或理)+自選模塊”,自選模塊由考生在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學科IB選修模塊的18道題中,自主選答6題。

    (2)第二類科目維持原有“3+X”科目組合,重點測試通用型知識和能力,基本對應現有的第二、三批錄取院校,考試科目為“3+綜合(文或理)”。

    (3)第三類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語、數、外”基礎上,增加技術考試,側重測試技能型能力,對應現有的第四批錄取的高職高專院校。考試科目為“3+技術”,技術科目包括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先由學生自主選考一門,條件成熟時二者皆考。

    (4)考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類別。

    (5)高考後,逐類逐批劃定分數線、填報志願。上一批院校錄取結束後,再劃定下一批分數線,填報下一批志願。每批按其對應的科目組合計算總分。

    在全科會考基礎上實施分類測試、分批選拔,打破了以往科目設置高度統一的模式,使不同類型的學校能選拔到適合自身培養目標的學生;使不同程度的學生能量力而考,減輕相當部分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它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有利於培養既有必備的知識基礎,又有個性和特長的專業人才和勞動者。

    3.改單一選擇為多重選擇。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和招生院校的選擇性。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體現在: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類別;在自選模塊的考試中自主選擇考試模塊;在技術和英語聽力的考試中自主決定參加考試的時間和次數,自主選用其中的一次成績。擴大招生院校的自主選擇體現在:現行的第一批錄取院校可以自主選擇採用第一類還是第二類考試科目組;招生院校根據培養目標自主確定是否對相應學科的會考成績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檔分數線以上,招生院校自主對學生的統一選拔考試成績、會考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綜合考慮,擇優錄取。

    4.改一次考試為有條件的部分科目的多次考試。即英語聽力、技術考試每年提供2次全省統考機會,學生最多可參加2次考試。由學生自主決定參加考試次數、選擇考試成績,考試成績兩年有效。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考試心理壓力以及備考壓力,弱化一次考試偶然性的作用,同時避免因設備和環境等出問題,給考生考試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首次考試時間分別為2008年的9月和10月。

    5.改學校集體報名為社會化報名和學校報名相結合的辦法。以此淡化學校之間在上線率、重點率上的攀比競爭,也為考生自主選擇考試類別提供更為寬鬆的環境。

    綜上所述,浙江省新課改高考方案總體上符合現行浙江教育的實際,符合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符合高考改革的方向。當然,這個方案僅是一個階段性高考改革方案。今後,我們將不斷探索和完善高考制度,使高考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

 
 
 相關鏈結
· 湖北:省屬高校和成教招生資格公佈
· 河南省出臺2008年高校招生新規則
· 湖南省地方高校2008年計劃招生27.45萬人
· 福建:2008年高考志願改為本科專科分開填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