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調查顯示:網絡閱讀首超圖書閱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4月23日專電(記者蔣芳)日前,由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開展的第五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國民閱讀率持續走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網絡閱讀首次超過了圖書閱讀。

    本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文字媒體中,報紙以74.5%的閱讀率位於首位;雜誌閱讀率為50.0%,排第二位;互聯網閱讀率為36.5%,排第三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圖書閱讀率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

    有關專家認為,這一調查結果顯示了當今國人閱讀方式發生了變化,但無論是報紙、雜誌,還是網絡閱讀,多為淺閱讀、片斷閱讀,與圖書閱讀有著很大區別,此消彼長之間不無隱憂。如果僅是從提高全民閱讀積極性而言,無論何種方式的閱讀都是值得讚許的,但報紙、雜誌、網絡小説等多為淺層次、一次性的閱讀體驗,缺乏深讀和深入思考,始終難以取代書本閱讀和經典閱讀。

新華社濟南4月23日專電題:閱讀,我們今天還需要這碗“心靈雞湯”嗎? 

    “好書悟後三更月,良友來時四座春”。捧一本好書,品一杯香茗,曾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享受。然而,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以及網絡等新興媒體的崛起,傳統的閱讀方式日益受到嚴峻挑戰。

    在第十三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要不要讀書、怎樣讀書,成為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現代社會還有多少人保持讀書習慣?

    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倪雲曾經是個文學愛好者。她説,上大學的時候,最幸福的事就是捧一本書坐在校園樹林裏閱讀,那真是一種人生享受。“讀書曾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現在對我來説已是很奢侈的事了。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務,陀螺般的生活已經把我讀書的時間和心情擠沒了。”她感嘆説,“沒有書,感覺生活沒有色彩,心靈沒有光澤。”

    在當前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狀態下,像倪雲一樣離讀書越來越遠的人很多。在山東一家媒體工作的李濤説,新聞從業者是最需要讀書充電的,也是工作壓力最大的群體之一,由於沒有時間讀書,感覺自己已經過早地枯竭了。

    有的基層幹部坦言,自己早上一睜眼就出去,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回家,一個晚上參加兩三桌酒宴是經常的事。根本沒有時間有計劃地讀書,一直在吃20多年前上學時的老本。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6年完成的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6年來,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已從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有四分之一的讀書人讀書時間在減少,其中城市居民閱讀率的下降更甚于農村居民。

    人文閱讀少 功利讀書多

    記者發現,不少書店裏人頭攢動,但是很多人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考級、考試來買書、看書,真正挑選人文書籍的人不多。一位在選購英語輔導材料的大學生對記者説,雖然業餘時間比上班族多一些,但是也沒有多少時間讀閒書,平時的精力主要用來學英語、準備考研、考證,很長時間也讀不了一本小説。

    在山東一家國企工作的劉青對記者説,業餘時間看的多是與職業有關的書,去年股市火爆,作為股民的他看了不少投資理財方面的書籍,但其他的書一本也沒看,因為“沒時間,沒心情”。

    濟南市圖書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來館讀書的人以學生和老年人為主。從讀者的選擇看,社會類的書籍讀者少,金融類、英語類等實用性書籍讀者多;“大部頭”讀者少,雜誌、報紙等短平快的讀物讀者多。

    孩子是最應讀書的,但記者發現連孩子的閱讀也趨於功利化。濟南市一位致力於兒童閱讀推廣的作家這樣對記者感嘆:現在的學生只有時間去看“作文輔導”“習題解答”,沒有時間去閱讀那些對他們的心靈有“意味深長”養育作用的兒童文學書籍,對經典名著更是不感興趣。

    第四次國民閱讀調查顯示,由於“工作需要”而讀書的由1999年的15.9%增長到2005年的33.5%。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馬廣海教授説,孔子曾感慨“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代人讀書是為了充實提高自己,陶冶性情,現在人讀書更多的是為了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或是為了獲取一份工作或是更好地工作。這種功利化的閱讀已經使讀書失去了樂趣。

    讓讀書成為生活方式

    王玉梁在山東一家高校工作,平時工作壓力很大,工作不但沒有侵蝕他的讀書時間,每晚雷打不動地讀書反而成了他紓解工作壓力的最好方式。“讀書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沒有書,生命就黯然無光。無論多忙,每天坐擁書城,放牧心靈,讓心靈從那些好書中得到浸潤,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刻。”

    “讀書是精神的需要”。作為一家出版機構的負責人,丁林松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在大學時養成的讀書習慣,仍然擠出時間啃哈耶克、薩繆爾森的經典著作。“雖然讀起來晦澀,但只要沉下心來,經典總會給你豁然開朗之感。”

    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説他很懷念這樣的自己:“在書店的一角斜倚著,默默地讀著,不覺天已黃昏;在圖書館坐了一整天,閉館的電鈴聲響了,周圍的人都走了,我滿足地伸了個懶腰;午睡時看書,書掉到地下了,我也沉沉睡去……”

    “無論現代人讀書多麼功利,總得給心靈的閱讀留出空間,讓讀書回到讀書的本義上去:不再是精神的桎梏,而是在精神的原野上自由馳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雷達這樣説。

    山東省圖書館副館長李勇慧説,閱讀對人的成長影響巨大,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建設學習型社會、創新型國家同樣離不開學習。很多人抱怨沒時間讀書,也不肯花錢買書,尤其是不知道怎麼讀、讀什麼。要提高國民閱讀率,讓讀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需要教育、出版、文化界人士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有益的圖書進行公正的評價,給人們在圖書的海洋中導航;也需要培養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出版更多能夠滋潤人心靈的好書,共同打造人們的精神家園。(新華社記者張曉晶、王海鷹)

 
 
 相關鏈結
· [本網畫刊]世界讀書日:讀書這樣美好的事
· 世界讀書日:讀書這樣美好的事
· 黑龍江:專家篩選政府招標為農家書屋把好關
· 我國首部骨雕蒙古文《蒙古秘史》完成
· 科學生活:讀書能否“防病”“治病”?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