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端午節傳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2日  

    端午傳説——惡日説

    民俗專家近日説,端午節最早是作為"惡日"來過的,從唐代開始,人們才逐漸把端午節當成佳節良辰來看待。

    據山東民俗學會副秘書長張勃介紹,一般認為,端午節的形成源於古代的避"惡日"。端午日與夏至日臨近,這一時期,陽氣最盛,各種蚊蟲出現,而且時逢"重五",五是陽數,重五也有"極陽"之意。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陰陽和諧,對於這種陽氣極盛的日子一般認為不吉利,惡癘病疫多氾濫,於是形成"躲午(五)"習俗,後來以訛傳訛,遂成端午。

    端午的很多節俗都是圍繞祛邪避邪展開的,如喝雄黃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葉子像劍,取祛邪之意),還有給孩子係五色絲繩,戴祛五毒的肚兜,縫裝有香料的荷包等,以達到祛邪、祛蟲的目的。據考證,龍舟競渡最早也與祛邪有關,人們通過某種儀式把邪氣放在龍舟上,開展競渡,看誰送得快、送得遠。

    張勃説,端午最早因節令而形成節日,更多和氣候變化聯絡在一起,從魏晉時期,端午開始和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這給節日注入了文化內涵。由於人們對屈原高潔節操、偉大人格的認同,屈原與端午節之間産生了某種互動關係:端午節因屈原有了更為豐富的節日內涵,屈原則由於端午節而被人們不斷地記起,不斷地懷念。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