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6月11日專電(記者桂娟)為迎接6月14日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産日”,河南首次對社會公眾開放考古工地,11名在校大學生代表在接受了考古學基本知識培訓後,走進了兩處考古工地,開展“揭開考古發掘神秘面紗--走進考古發掘現場”活動。
11日上午,滎陽市關帝廟遺址迎來了11名大學生。這一遺址是河南省入選“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5個考古發掘項目之一,同年也榮獲國家田野考古質量獎。
大學生們在現場聽取了考古專家李素婷的講解和指導後,拿起了手鏟,親自動手體驗考古發掘工作。
正在發掘的新鄭市胡莊墓地,是以兩座帶封土的戰國晚期韓國王陵級大墓為主的大片墓地,也是鄭韓故城外圍的重要墓地之一。在考古隊領隊馬俊才的講解下,大學生們仔細觀看,有的還不時記著筆記。
鄭州大學歷史系三年級學生劉齊説,第一次走進考古工地,感受很深,跟以前的想像大不相同。通過親身體驗認識到,考古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也是一個很艱苦的工作,正如今年文化遺産日的主題所倡導的:“文化遺産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説,由於考古發掘工作的特殊性,對公眾開放考古工地,目前只是個嘗試,首選優秀大學生參加,今後將有更多的群體獲得參觀考古工地的機會。
與此同時,今年的“文化遺産日”期間,河南文物系統將通過文物景點和博物館的免費或優惠開放、舉辦展示古代中原文明及考古成果的展覽、發放宣傳品等多種形式,讓公眾了解和享受文化遺産保護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