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優秀畢業生留校學以致用,為科研梯隊輸入新鮮血液。6月起,復旦大學在上海市高校中率先增設“科研助理”崗位,首批將招收145人,工資參照崗位業績表現等確定,一般2000元—4000元不等。
“科研助理”崗位,指高校院係、科研院所為協助完成科學研究而設置的研究和實驗技術流動性崗位,它填補了高校研究隊伍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缺失———科研實驗準備、數據監測等大量輔助性工作由於沒有助理,教授們不得不親自上陣,或由研究生“打工”,浪費人力資源的同時也不利於研究團隊的發展。有了“科研助理”這一全新載體,不但為重大科研項目添了助力,也可吸納更多優秀畢業生就業,讓他們在研究領域施展拳腳。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於今年2月專門頒布《關於鼓勵科研項目單位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若干意見》,鼓勵高校進行探索。
據了解,復旦大學此前已在圖書館、發育生物研究所等處對類似的科研輔助類崗位進行探索。如今,進一步明確了“科研助理”的崗位設置、待遇支付、考核評估等機制,校內各課題組反響熱烈、需求旺盛。方案一齣,已有87個項目組申請設立“科研助理”崗位,僅復旦生命科學學院一家,就有18個項目組申請,共增設36個“科研助理”。
此次方案強調,“科研助理”崗位,分研究助理崗位和工程、實驗技術助理崗位兩個序列,招聘的基本條件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位的優秀畢業生,重點看其綜合素質和潛力。除工資外,校方將根據相關法規,為上海市戶籍,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證的畢業生繳納7%的住房公積金和37%的社會統籌費,為外省市戶籍人員繳納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
為讓年輕人更有“奔頭”,校方專設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認定體系。如研究助理經過努力,可由初級的研究實習員資格,升為中級的助理研究員資格。若考核優秀,具有成為科研骨幹的潛力,且相關院係有相應編制,那麼具有博士學位的中級研究助理可按照相關程序申請“轉正”———競聘轉為學校正式在編人員,從而進入“講師—副教授—教授”序列的發展軌道。
方案同時提出“不轉即走”原則,科研助理在不同崗位累計聘期滿6年,若還未能競聘轉為正式在編崗位的,約滿後須離校,或轉聘至其他科研助理崗位,但不能再申請競聘轉為正式在編崗位。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轉”一“走”,有利於“科研助理”平臺流成一湖活水,為高校教學、科研源源不斷輸送人才。同時,將以此為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探索建立一整套包括崗位設置、考核評估等在內的靈活用工機制,推動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記者 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