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1月5日專電(記者 周潤健)7日將迎來立冬節氣,這一天,我國有“迎冬”“補冬”習俗。
民俗專家介紹,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皇帝有出郊迎冬的儀式,並賜群臣冬衣,撫恤孤寡。立冬前三日,掌管曆法祭祀的官員會告訴皇帝立冬日期,皇帝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當天,皇帝率領三公九卿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後還要大加賞賜,以安社稷。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在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民俗專家介紹,在我國南方,立冬之日,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説法。農曆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民俗專家表示,立冬習俗體現了人們追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的美好情感,也給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增添了一抹獨特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