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4日電(記者 周潤健、蔡玉高)6月6日迎來端午佳節。民俗專家表示,從端午節的採藥、沐蘭湯、飲雄黃酒等習俗來看,端午節堪稱“中國最早的醫藥保健節”。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端午時節,多雨潮濕,人易生病,再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因此,在我國民間就形成了種種節俗,如採藥、沐蘭湯,以雄黃酒灑墻壁門窗等,看似迷信,但是有益於身體健康。
王來華説,五月初五,被古人看作是不吉利的惡時,而積極對付惡時的辦法就是以藥克毒。因此,採藥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古人認為五月初五採藥最靈驗,藥越多、療效越大,所以古代藥學著作中多以該日收藥,而收藥的時間不僅在五日,更強調午時。
五月初五,又稱“浴蘭節”。王來華介紹説,端午日沐浴蘭湯的習俗,歷史悠久,戰國時代已有明確記載。《大戴禮記》中説:“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時至今日,在我國廣東、湖南、廣西等地,人們用艾、蒲、鳳仙、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據説可以治皮膚病,去邪氣。
此外,五月初五,我國民間還用雄黃、桃仁、蒲葉、艾草等,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草蘸灑墻壁角落、門窗、床下,或塗抹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肚臍,以驅除毒蟲,求小孩平安。從衛生角度看,這些活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雄黃作為中藥外用,具有抗菌、解毒的功效,多用於皮膚病和毒蟲咬傷等的治療,而雄黃加水和酒灑于室內,也可以消毒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