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高校畢業生陸續離校。而畢業生離校前的不文明現象也令校園頻頻“受傷”,部分畢業生上演“最後的瘋狂”,徹夜喝酒、唱歌,摔酒瓶、砸玻璃,給學校秩序和他人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太原市紅溝路的居民趙先生反映,附近一所高校的學生又是砸東西又是唱歌,擾得他和家人難以入眠。
畢業,意味著一段學習生活的結束。在這段時間裏,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視角獲得不同的感受和體會。畢業,往往就成了這些感受和體會集中、交融、碰撞進而爆發的導火索:曾經的友情、愛情;曾經的悲傷、歡愉;曾經的失望、憧憬;曾經的不滿……都要隨著畢業的到來而有一個結局。從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講,我們應該允許畢業生們把心中的情緒用一種合理的方法表達出來。
但是,“這些行為太過偏激,狂歡也該有個限制。”網友“霹靂豆”説。作為馬上就要步入社會的成年人,畢業生完全可以採取聚餐、郊遊、座談會等文明得體的方式來釋放離情別緒。至於自己不用的物品可折價賣給學弟學妹,或捐給貧困地區的學生,總比“扔”“砸”要好得多。
離別情緒的感染,生活環境即將改變引起的迷茫,工作落實情況、愛情走向等引起的心理波動,容易使畢業生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校,有責任上好最後一堂課,對學生的畢業宣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開展適當的畢業生教育,如提前發佈“文明離校”倡議書,開展一系列有益的教育活動,幫助畢業生們順利地走出校門。(王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