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迎來祭掃高峰。清明節現在已經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傳統節日之一。但在古時候,清明僅僅是一個節氣,而且是24個節氣中唯一一個演變成節日的節氣。
“古代,清明節其實是節氣,而非節日,而清明節前一天的寒食節才是真正的節日”。華東師範大學的民俗專家陳勤建教授稱,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意味著春天的到來。而清明節的前一天則是“寒食節”,這才是古代重要的節日。陳勤建教授説,古代沒有火柴等生活設備,古人的火是一年用到頭的。而清明節意味著春天到來了,這是一年的開始,因此在春天到來的前一天,必須禁火和換火,這就必須吃一天冷的食物,所以才會有青糰這樣的食物出現。
至於掃墓這一習俗,是直到漢唐時期才出現的,最初清明僅僅是踏青的季節,後來帝王多在清明時節祭拜祖先,所以普通百姓也開始在這一時節掃墓。陳勤建教授説,甚至在唐代的時候,皇帝還發過禁令,禁止百姓把掃墓和踏青一起進行。“因為很多人掃墓時哭哭啼啼,踏青時又嘻嘻哈哈,當時的朝廷覺得太不嚴肅了。”陳勤建教授説:“實際上,古人把清明節這個節氣看作生命轉化的節氣,因為它意味著過去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意味著人和自然的交匯。” (記者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