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28日專電(記者 許正)2013年畢業季來臨,許多畢業生都會選擇在網絡上“海投”簡歷以爭取面試機會,也有畢業生不甘心簡歷“石沉大海”而不惜在網絡上“重金懸賞”吸引專業“職客”幫助自己獲得職位。但這種看似時尚的網絡“懸賞求職”其實也會帶來許多風險。
在一家專業提供“懸賞求職”服務的網站上,記者看到求職者開出的價碼從1000元到5000元不等,求職範圍分佈在多個行業。“重賞”之下,求職者對崗位要求也更加精細。許多求職者不僅對工作地點、工作時間作出具體説明,也把“帶薪年假”“不能加班”等條件一一羅列,更有求職者表示“如果可以介紹條件更好的工作,將視情況增加懸賞。”
“作為一種新興的求職形式,我對‘懸賞求職’的安全性存有疑問,求職者可以從‘職客’那裏得到個性化的服務,但求職者條件達到要求才是進入單位的‘硬標準’。”黑龍江大學就業指導處副處長陳寶鳳認為,大學生缺乏求職經驗是正常的,但不應“急於求成”而跟風盲從“懸賞求職”。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我國網絡“懸賞求職”市場還不規範,“職客”的身份和專業程度得不到保證,求職者的理想崗位也並無“保質期”,即使獲得崗位仍面臨著解聘風險。這種過於暴露身份信息和效果並不確定的求職方式,極易引起經濟糾紛,或致求職者上當受騙、“職財”兩空。
陳寶鳳等教育界人士認為,畢業生求職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趕時髦”或者“走捷徑”,無論採取何種求職方式,都應多方考察用人單位和仲介機構的資質,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這樣才能在“求職大考”中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