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服務信息>> 文娛
 
中山大學等公佈招生計劃 多校新增熱門專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4日 15時43分   來源:南方日報

距離2013年廣東高考只有3天時間。就在考生緊張備考之際,3日,中大、華工、暨大、廣外等省內知名高校紛紛“曬”出今年在粵招生計劃。今年,廣東高考人數達到73萬,位居全國第一,比去年還增加3.8萬人,不過記者發現,省內最熱門的幾所一本、二本高校招生計劃與往年基本持平,這意味著廣東考生報考省內名校競爭激烈程度或超過去年。

多校今年都新開設了熱門專業或開出優惠條件吸引考生報考,比如中大新增管理科學專業,華工新開設經濟學類本碩連讀創新班等。

廣東省內一本院校

中大——今年本科招生計劃8000人,在廣東招3565人

記者3日從中山大學獲悉,今年中山大學本科招生總計劃8000名左右(含港澳臺僑計劃300名),在廣東省的招生計劃為3565名,錄取人數預計與往年持平,今年新增管理科學、應用統計學、保密管理等招生專業。

中大招辦負責人介紹,嶺南學院今年新增的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含管理科學、物流管理專業)全部面向廣東省內招生。

為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比例,按照教育部要求,2013年中山大學向農村貧困地區增加投放計劃超過200名,包括面向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定向招生計劃,以及面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等省區的招生計劃等。

另外,根據教育部最新制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山大學部分原有招生專業名稱有所更改。考生報考須留意各省級招辦公佈的報考專業目錄,或瀏覽中山大學本科招生網站進行了解。

根據《中山大學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的相關規定,中大在實行平行志願的省份,一般按照招生計劃數的105%以內調檔;在實行非平行志願的省份,一般按照招生計劃的120%以內調檔。已投檔至中大的考生,在政審、體檢合格且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下,一般不退檔。

中大在調檔時認可政策性加分,專業錄取則用“裸分”,專業錄取分數級差與往年一致,為2-1-1-1-1(在內蒙古自治區實行“分數清”錄取規則)。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願都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則根據考生成績儘量調劑到與考生填報志願相近的專業,若不服從專業調劑,作退檔處理。醫學類、聯合培養類專業只錄取填報有該類志願的考生。護理學專業只錄取明確填報有該專業志願的考生,入校後不得轉入其他專業學習。

已獲得中大自主選拔錄取和藝術特長生資格的學生,要按照各省級招辦提出的要求填報高考志願,所填專業志願須在已認定的中大學科大類或專業中填報,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將按規定錄取到相關專業。

華工——在粵招2992人,新設經濟學類本碩連讀創新班

今年華南理工大學78個專業(97個方向)分省招生計劃已獲得教育部批准。2013年華南理工計劃在全國招本科生6300人,其中廣東省2992人,預計實際錄取數與2012年持平。

華工今年繼續主打“創新班”牌。2013年在原有7個創新班(機械類、工程力學、材料類、化學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自動化)基礎上,新開設1個經濟學類本碩連讀創新班,全國共招收25人,面向普通高考文、理科考生。這也是華工面向文科考生的首個創新班。

為培養具有國際化競爭力和綜合性創新人才,華工首次在金融學和環境工程實施全英班招生,其中金融學(全英班)30人,環境工程(全英班)25人,在高考理科考生中直接招收,全英班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去國外遊學、參加交換生項目或與國外大學聯合舉辦的雙學位項目。

作為全國首批58所獲批院校之一,華工今年新增法學類(卓越法律班),招收文科考生30人。該班以“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為起點,通過“高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及“國內-海外”聯合培養兩個機制以達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複合型法律人才的目標。

暨大——全國錄取增多,省內招生與去年持平

3日記者從暨南大學招生辦負責人處了解到,今年暨大本科計劃招生5160人,包括海外和港澳臺1300人,內地招生3860人,比去年增加410人,其中廣東增加50人。各省(市、自治區)的錄取分數均在第一批(重點線)以上。

在專業上,今年暨大新增法語、材料物理、文化産業管理三個專業,且新增生物科學和藥學兩個本碩博連讀專業,其中生物科學計劃招生30人,藥學20人。此外,今年暨大首次安排60個計劃面向全國貧困地區招生。

該負責人透露,暨大今年省內的本科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而仍在建設之中的暨大番禺新校區,則要等待到明年再進行招生。

廣外——在粵招3844人,部分專業大類招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年本科計劃招生5000人。其中,在廣東計劃招生3844名(含文科1971名、理科1821名、藝術類52名),招生人數與往年持平。除藝術類的音樂學(藝術管理)和舞蹈表演(原舞蹈學)專業今年暫不招生外,其他專業均有招生計劃。

今年廣外部分專業按學科大類招生。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工商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思科信息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體工程專業和網絡工程專業實行“按學科大類招生,一、二年級打通培養,三年級再根據學校有關規定重新確定專業、分專業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華農——在粵比去年多招80人,“溫氏班”資助4000元/年

今年華南農業大學本科招生計劃9500人,其中廣東招生7330人,比去年增加80人。涵蓋88個本科專業。據悉,教育部批准華農設立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合作的生物科學班,實現“2+2”培養,另外還新增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華農招辦負責人介紹,華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校動物科學學院與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溫氏班”,進行“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採用“學校課程學習+企業課程學習+企業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溫氏公司資助“溫氏班”學生每人4000元/年,相當於學生免學費和住宿費。

南方醫科大——全省招生1320人

南方醫科大學今年招生計劃總數為3300名,其中在粵招生1320名,與去年基本持平。

與去年相比,該校今年新增臨床醫學全英班、中醫藥專業名老中醫傳承班及預防醫學創新班3個招生專業,實施導師制精英教育培養。

此外,今年該校繼續招收八年制臨床醫學本碩博連讀專業和臨床醫學卓越創新班。繼續推行金牌專業必錄政策,廣東省理科考生第一志願填報並投檔到臨床醫學(本碩博連讀)八年制專業,高考成績超出重點線50-60分以上,全省排名在3000名以內為必錄;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專業,超過重點線45分以上為必錄。

另悉,該校在今年繼續設立10萬元獎學金,獎勵各省被錄取的文、理科高考總分狀元,並繼續發放每人3000元的優秀新生獎和2000元的專業獎學金。

廣中醫——省內文科招生計劃增百餘人

廣中醫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校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全國計劃招收本科3000人,面向除西藏以外的省(市、自治區)。其中廣東省內擬招2120人,省外招收880人(不包括港澳臺)。另計劃招生專科300人,全部面向省內招生。

記者了解到,今年廣中醫新增保險學專業,屬文理兼招,該專業的健康保險方向計劃招收80人;新設立一個方向——針灸推拿學(中西醫結合康復方向),計劃招收50人。

此外,今年該校針對一些文理兼招的專業,適度加大文科生招生比例。比如中醫學、經濟類、管理類、英語專業等,省內文科生招生計劃比去年增加100多人,計劃招生800多人。

另悉,該校第一臨床醫學院將開設中醫學實驗班,從中醫學五年制專業學生中擇優錄取30名。

廣東省內二本院校

廣金——首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

廣東金融學院今年計劃招生4900人,與去年基本持平。該校28個招生專業、42個專業方向涵蓋經、管、法、文、理、工六大學科門類,其中省外投放招生指標530個(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其餘均為省內計劃。

廣金招生辦負責人介紹,今年該校首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香港考生中學會考成績達到三個C既可免試錄取,招收港澳臺地區學生的規模則控制在50到100人之間。

此外,該校今年還新增三個招生專業,分別是金融數學、電子商務和物流,各專業計劃招收100人。

廣藥——新增藥物分析和社會工作

廣東藥學院今年計劃招收本科生5100人,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180名插班生已於今年3月通過“專升本”考試確定錄取。該校計劃省外招收250人,其餘均為省內指標。

另據該校招生辦負責人透露,今年將新增社會工作和藥物分析兩個專業,預計分別招生60人左右。

廣外南國商學院——首設商科國際班

今年廣外南國商學院計劃招生2400人。該校今年新增俄語、翻譯、財務管理三個新專業,招生專業達22個。其中外語類專業有10個,分別是英語、商務英語、翻譯、日語、朝鮮語、阿拉伯語、俄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是廣東省外語專業最多、語種最全的獨立學院。

今年,在國際創新班基礎上,廣外南國商學院開設會計學、國際商務2個商科國際班。學生在南國商學院學習2年並達到要求後,可選擇到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合作院校繼續學習,達到要求的學生可獲得南國商學院及國外合作院校的雙本科文憑。

此外,廣外南國商學院設立了學生留學基金,每年撥出130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出國學習。

 
 
 相關鏈結
· 吉林省招生辦加強考試管理確保“平安高考”
· 重慶市交巡警為考生開闢“綠色通道”
· 上海2013年高考5大變化
· 北京:6月4日起高考考場電子眼將進行聯合調試
· 北京市2013年高考《考場偶發事件處理辦法》出臺
· 河南:發現高考作弊可打電話舉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