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少數民族節日
 
塔吉克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9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綜合

    塔吉克族的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主要有:肖公巴哈爾節、皮裏克節、祖吾爾節以及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等。還有播種節(木茲瓦目脫節)、茲完爾節(引水節)等,這些節日都具有帕米爾高原特色,饒有風趣。不過,塔吉克族屬於伊斯蘭教的伊斯瑪儀教派,不像其他教派那樣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皮裏克節,亦稱燈節。

    肖公巴哈爾節

    塔吉克語的意思是“迎春”,又叫“諾魯孜節” 、乞脫乞迪爾愛脫,是塔吉克族的春節,塔吉克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一個與生産勞動結合最緊密的節日,是一個獨具風情與魅力的節日。在每年夏曆春分這一天,一般在公曆的3月21日。

    肖公巴哈爾節是一個節日套節日的春節,中間套有“祖吾爾節”、“鐵合木祖瓦提斯節”。開始的肖公巴哈爾節,相當於一些民族的諾勞孜節,以歡慶為主。所不同的是,節日這天,全村人要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帶領男人們挨家挨戶地去拜節。

    節日前,塔吉克族人民都要將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意思是要將一冬天所積的污垢都清除乾淨。然後在屋裏的墻上畫一些花紋,上面撒上麵粉表示祝福。

    節日當天早晨,家裏的男孩子牽毛驢或牛在屋子裏轉一圈,主人給毛驢喂塊馕,在它的背上撒些麵粉,然後,把驢牽到屋外,把屋外的東西搬回家裏。

    跟著,大夥推選的“肖工”帶領大家去各家各戶拜年。每到一戶,肖公便代表眾人向主人恭喜祝福,説“恭賀新年”。主人致謝:“但願如此”,拿出麵粉,灑在肖公和來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後,主人款待大家。這時,按照習俗,肖公親手將主人捧出的大馕掰成塊狀,念一句“比斯米拉”(以真主的名義),自己先吃一塊,然後,眾人進食。此外,各家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和犁,喂給牲畜吃。各村還要舉行賽馬,刁羊、歌舞活動。

    節日為期三天(節期通常為兩天)。婦女不拜節,只是留在家裏招待客人。而媳婦們在節日期間要帶上節日油馕,給父母拜年,相當於漢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

    塔吉克族的春節,沒有傳説,沒有神話,更無宗教色彩,有的只是農業生産與相互激勵。這在各個民族的節日中,是獨具特色的。

    皮裏克節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皮裏克”節即是其中之一。“皮裏克”意即“燈”或“燈蕊”,因為是整個節日的中心內容,故亦稱“燈節”。節日時間在伊斯蘭教歷8月(巴拉提)14、15兩日,所以又有“巴羅提節”(即8月節)之稱。這是我國塔吉克族獨有的節日。

    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它是用一種高原上特有的“卡烏日”草草桿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狀,蘸上酥油或羊油製成。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然後做“都瓦”,祈禱儀式就此結束。

    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紮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後插到屋頂上,它被稱為“天燈”,象徵光明、幸福。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仰望“天燈”,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第二天,即8月15日中午,家長帶領家裏的男人們帶上羊油燭和食物到家族墓地掃墓,先給每座墳墓點燃三、五支酥油燈,擺上油馕和熟羊肉等祭品,並用一個盤子盛上麩皮、麵粉、酥油等攪拌而成的“依德”招魂燈。一家老少跪在墳前向亡靈祈告,祈求祖先保祐全家幸福平安。禱告畢,他們在墓地與同來祭祖的領人,互相交換祭祀食品,友好地圍坐一起共享。

    縱觀皮裏克節的形式與內容,其實都與火緊密相聯。它反映著人們對火的讚美、祈福和頂禮膜拜。有人認為,這是塔吉克人在皈依伊斯蘭教以前曾有過拜火教信仰的痕跡。

    祖吾爾節

    “祖吾爾”在塔吉克語中是“引水”的意思,這個節日屬於農事節日。塔吉克人聚居的地區帕米爾高原春季化凍比較晚,降水稀少,他們的農牧業無法依靠雨水來灌溉,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早春,砸開冰塊,引水入渠,灌溉播種。而破冰引水,決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而,祖吾爾節,是在集體破冰引水中形成的。

    節日前,全村人要去河岸兩邊,往冰層上撒土,促使冰層融化。每家還要烤制三個大馕,一個留在家裏,兩個攜往工地。放在家裏的,是為勞動回家來不及做飯所備。

    節日這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帶領下,騎馬到引水點,參加修渠、破冰、引水勞動。目前,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帶領,而是公推一位有威望的人帶領。

    引水入渠後,人們便不約而同地跪在地上共同祈禱,共同分食各自帶來的大型燒馕,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孩子們則相互撩水嬉戲。 接著,男人們躍上馬背,賽馬、刁羊,一片歡騰!最後人們還要舉行叼羊、賽馬等傳統的遊藝活動,慶祝引水節。

    古爾邦節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意為“獻牲”,故“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在肉孜節後的七十天舉行。節前,塔吉克人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屋內墻邊撒一些白麵粉,還要準備各種各樣得節日食物。節日當天早晨,塔吉克族的成年男子都要用清清的山泉水沐浴,然後穿上節日盛裝,參加一年一度的盛大“會禮”,並相互拜節。節日期間,家境稍好一點的家庭,都要宰一隻羊,有的還宰牛、宰駱駝,招待前來拜節的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

    肉孜節

    也叫“開齋節”,在封齋一個月以後開齋的那一天舉行。伊斯蘭教規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兩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淩晨,教徒聚集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並且互相登門賀節,男女老少都出來遊玩,這個節日一般要過3天。塔吉克人也過肉孜節,也相互拜節,但不封齋,故他們對這一節日不是十分重視。

    播種節

    塔吉克語叫“臺哈莫孜瓦斯特”,意為“播種”。因而,這個節實際上是播種前的一種慶賀活動。每年在春播的頭一天舉行。

    節日前,家家都要烤馕,做一種將大麥碾碎與乾酪粒一起煮熟的飯,名叫“代力亞”。節日這一天,全村人聚集田野,祝賀春播開始,各家各戶都帶一點麥子放在一起,公眾推選一位全村尊敬的長輩來撒種。這時被推舉的長者喜笑顏開,口中唸唸有詞,拎著種子一把把地向田間早已等待在那裏的人群身上撒去,大家抻著衣襟,笑聲譁然,望種子撒落處簇擁著,以此表示祝賀。撒完了種子,由一人牽著一頭膘肥體壯的耕牛到地裏象徵性地犁幾下,並撒幾把麥種表示開播。然後給耕牛喂些形如犁鏵、犁套之類的麵食,表示對耕牛的尉勞。再請有福氣的老婆婆,坐于地的中間,男主人象徵性地圍其轉圈翻地。意為一家勞作,大家幫忙。因而,在春播期間,村裏互助協作,氣氛融洽。這正是因為生存條件艱苦,非協作難以生存的寫照。

    據説在舊社會的播種節,那些生活貧困、缺乏種籽的人們,這一天全家出動去接種籽以解燃眉之急,現在的撒種與接種不過是一種儀式而已。塔吉克人的播種節,家家戶戶相互拜節,客人出門時,主人要在門前灑水相送,表示為你澆田、願你豐收。這與一些民族潑水絕交之意大相徑庭。喂牛時,要將飼料捏成牛和農具狀。主人象徵性地在口袋裏裝點種子,請有經驗的老農向田裏撒種;撒種時,還要燒一點煙火。這應是其先民信奉拜火教時的遺風。

    塔吉克人在播種節後,種上青稞、碗豆、小麥等耐寒作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