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小流域山洪與地質災害,一直是浙江省防汛救災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11月16日召開的全省水利工作會議傳出消息,浙江省將建立防災減災新模式:省防指在繼續加強防汛指揮、暴雨山洪預警的同時,將把實施人員安全轉移的主動權交給各地,並把撤離的路徑、聚集地等方案細化到村到戶,以逐步建立起防禦山洪的預警管理體系。
浙江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説,這對各地因地、因時開展避險自救,提高全省科學防災減災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這將省有3000多條小流域,多分佈在麗水、衢州、金華等山區和欠發達地區,居住人口眾多。在今年襲擊浙江省的5次颱風中,因山洪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佔災害傷亡總人數的9成。只有構建起一整套科學的防災減災體系,才能在防汛救災中佔據主動。
建立高密度的降雨實時監測系統,是防禦山地災害的基礎。浙江省已建1500個自動水文測報站,明年將再建800個。這樣,全省陸域每50平方公里就將有一個雨量站,從而使各地山區小流域的實時降雨監測形成較為完整的網絡,為及時預警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浙江省已制定了山洪防禦規劃,各地確定了可能引發山洪及地質災害的臨界降雨量。如松陽縣的臨界雨量值為每小時30毫米、3小時50至60毫米,或當日累計80至90毫米。有關專家説,如果今後防汛救災中發生類似情況,當地可按照預案下達轉移命令,組織人員撤離。
“救災體系要一竿子插到底。”省水利專家説,把人員轉移預案細化到村到戶到人、實施全民防汛救災,是減少災害損失的關鍵。在松陽縣謝春源水庫下游的大嶺根村,已成立了防洪信息組、搶險組、轉移組、救濟組等6個小組。在主要村道上,都貼有指示牌,山洪災害危險區域、轉移路線及避洪安全場所等一目了然。
據了解,浙江省裏將推廣大嶺根村的做法。明年汛前重點山區小流域要搞好試點,後年汛前要全部完成。